特色:
这是一部以江南地区为研究对象的地区经济史稿,时间跨度达六个多世纪;范围涉及人口、生态环境、农业、妇女、文化等,作者从多角度考察,以丰富的资料实证,敏锐的目光分析,针对“宋代江南经济革命”说、“人口压力”说、“明清江南经济无质变”说、“中国城市发展特殊”说等等较有共识的问题提出独到的看法……
片断: 一般而言,无论在何社会中,妇女总是占人口总数的一半左右。妇女劳动的问题,也因之而成为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然而在以往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此问题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关于近代以前中国农村妇女劳动的问题,尽管许多著作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但专门的研究成果却很少见。可以说迄今为止,这一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的阶段,亟有加强研究的必要。本文就是我在此方面所作的一个初步探讨。 近代以前中国农村妇女的劳动,具有极大的时空差异性。有鉴于此,本文将考察的时空范围限制在明清江南。具体而言,时间大体是从明代初期到清代中期(1850年太平天国运动波及江南以前),地域则包括明清的苏、松、常、镇、宁(应天)、杭、嘉、湖八府和自苏州府析出的太仓州。作这样的时空限定的理由,我在其他的文章里已作说明,这里站已从略。本文力图通过对于明清江南农家男女劳动安排方式的讨论,着重了解江南农家妇女所从事的主要劳作的种类有哪些?她们的劳动情况在19世纪中期以前的近五个世纪中是否发生过变化?至于这个变化的背景和意义(特别是江南农家妇女劳动方式的变化所导致的她们在整个社会的生产劳动中所占的地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