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慧茹, 陶建平, 邓义著
出版社: 经济科学出版社
CIP号:2016078749
书号:978-7-5141-6842-6
出版地:北京
出版时间:2016.4
定价:¥48
行为主体的有效互动是提高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机制效率的前提,为此我们必须深入剖析现行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机制,回答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主体边界、功能和作用,洞悉农业自然灾害风险主体行为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论文以湖北省为地域研究视角,以期望效用最大化下的均值——方差模型为研究方法,以农业自然灾风险管理主体行为为研究对象,对现行的农业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主体(农户、市场、政府)行为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剖析。指出农户风险管理策略首先自我风险分担,农户具有风险偏好特征,农户的风险管理策略与与耕地质量水平、对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的认知、减产损失占家庭收入比重和保险分散损失的重要性有统计上的显著关系。农业保险供给受经营成本、保费费率、保险公司对损失认知程度的制约,再保险可以提高保险公司农业保险供给能力,有利于纠正农业保险市场的失衡。天气衍生品交易有利于承保体转移和分散风险,实现风险的全社会承担。对湖北省农业保险再保险的纯费率在不同的保险赔付水平下进行了模拟。并以油菜为例对湖北省天气指数保险契约进行了设计。政府对农业保险提供保费补贴可以增加农业保险需求。但必须建立巨灾风险准备金制度以防范农业巨灾风险对所有风险管理主体的冲击。通过赔付额方法对湖北省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测算结果表明:如果以5年为一个周期,则湖北省巨灾风险准备金为1238万元,据此湖北省按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的3%计提巨灾风险准备金比较合理。最后,围绕农户自我风险分担机制、市场机制和政府介入机制,提出政府作为制度供给者要建立完善的运行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