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英)伊恩·莫里森、玛格丽特·潘斯顿 |
| 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2006-09-01 |
特色:
星云和星际介质 恒星之间的气体和尘埃组成了“星际介质”(ISM)。大部分星际介质用肉眼看不清楚,但在某些地方也能够看见“发射星云”,这种星云本身发光;也可能看到“暗星云”,只要其背景有恒星,这种尘埃星云就可以显现出来。*壮观的发射星云是猎户座的大星云(见A表,M42),这是恒星诞生地,年轻炽热的恒星发射出紫外线,氢气被紫外线激活在星云中心形成四边形。 暗星云中突出的例子是煤袋星云,位于南十字座附近。有些星云只能反射附近亮星的光而发亮,叫做反射星云。靠近昴星团的昴宿五是典型的反射星云。这颗恒星呈蓝色,这是因为这颗炽热的恒星散发出蓝色的光芒。此外,这种星云更容易反射蓝光而不是红光(这也是天空总是呈现蓝色的原因)。 银河系的大小和结构 **次测量银河系大小的是哈罗·沙普利,他利用造父变星测量出银河系内100个球状星团的距离。他发现这些星团呈球状分布,从逻辑上来说,这些星团的中心也应该是银河系的中心,由此推测出太阳距银河系的距离是3万光年,银河系的直径大约是10万光年。宇宙中*普遍的元素氢为研究银河系的空间结构提供了方法。中性氢(H0)发散出具有特定波长的射电波。无线电波对这条射电波的观测表明银河系中心部位的气体密集成星云。利用多普勒位移可以确定星云的移动速度,然后确定出星云的位置。银河系星云呈旋涡状,旋臂位于银盘内。现在人们已经知道太阳距离银河系中心28000光年。利用分光镜测量仪可以观测到太阳相对于球状星团(它的位置基本固定)的运动,并计算出太阳以大约200千米/秒的速度绕银河系中心旋转1周的时间相当于地球上的2.5亿年。银河系的中心部分像实心体一样旋转,旋转速度由内向外不断加快。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恒星自转速度变缓,生命时间则会增加。测量出其他星系距离银河系中心的旋转速度可以绘制出”星系自转曲线”。 星系自转曲线 恒星绕银河系中心旋转的方式令人费解归因于两个重要的问题。**个问题与银河系的旋涡结构有关。太阳已经绕银河系中心旋转了约20次,为什么旋臂却看不见呢?解答这个问题可以查看视觉图。其他星系的旋臂非常显眼是因为旋臂由许多明亮的蓝色恒星构成——其中每一颗炽热的恒星发出的光亮比太阳强50000倍。因为这些恒星的寿命很短,因此现在看到的旋涡结构可能并不是以前所观测到的那样。瑞典天文学家贝迪尔.林德布拉德*先提出旋臂存在的时间是短暂的,旋臂是由旋涡状密度波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