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这是一本角度新颖独到的研究美国选举制度的著作。它以深入浅出的语言勾画了美国选举制度的历史现状,深入分析了导致美术总统选举历史上出现的不同困境的原因。这种从制度设计和政治文化的角度来审视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的研究极为少见。与此同时,该书还将美国选举制度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选举制度作了大胆而富有想象力的横向比较,无论我们是否同意这种比较,它都是我们认识美国选举制度的利弊提供了一个富有启迪意义的视界。 ——美国宾州印第安纳大学历史系副教授 王希 从美国宪法的草他到2000年让人啼笑皆非的大选僵局,从中国人的理念到世界上其他国家对完善选举制度所做的贡献,赵先生为我们讲了一个不仅深刻而且生动甚至是娓娓动听的故事。 此书把一件极为复杂的事用细密的线条画成一幅有趣的素描,把一种极为枯燥乏味的安排讲得如此有声有色,把美国的现行制度同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制度以及历史上的制度进行纵横两维的比较,这是大手笔。只有受过极为精密的训练、对事物有极为独到的观察力,可以驾轻就熟地使用两国文字的学者才可以把高层建筑和平易近人如此无疵地结合起来。 ——美国艾墨蕾大学历史学博士、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选举项目主任 刘亚伟 《近观美国丛书》的产生不仅因为美国文明本身对人文和社会科学的研究价值,而且因为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国为美国和中国的关系对于21世纪的重要和两国关系一再出现的困难…… 本《丛书》的作者均为在美国学有所成的中国旅美社会科学教授协会的成员,他们不仅模跨中美两种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越的视角,而且有着长期旅美给他们以深入考察美国社会和文化的机会……
中国一些严肃的新闻评论也认为:“美国大选出现的‘技术失误’、法律纠纷与激烈的党派争斗,引发了人们对‘美国式民主’的质疑。” 而另一些中国国内或海外华人的评论则把美国的制度看成是十全十美,恰到好处,加一分太胖,减一分太瘦,所以是一点也不能动,不能改。特别是,美国现行选举制度框架是由美国宪法定下的,而宪法形同圣经,是不能动的。至于此次总统难产则是纯粹的“意外”,为防止“意外”而“修改选举规则”,则是“得不偿失”。 当然,作为茶余饭后的调侃,幸灾乐祸也无伤大雅。美国宪法在世界民主史上以及美国现实政治中都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人们出于尊重或维持稳定的愿望而反对轻易改动这部宪法,更可以理解。但若各国学者、政治家及制度制定者们也都同漫画家们一样一笑了之,或都如教徒诵读圣经那样崇拜美国宪法,则本作者不敢苟同。美国是世界上*大的也是历史*悠久的民主制度之一。2000年的大选难产是由错综复杂的多种因素合力造成的。若把这场选举看作是美国人给全人类免费进行的一场政治试验,把它同美国以及其它国家的选举放在历史与国际这纵横两维的背景下观察和分析,或可加深我们对选举这一当今世界*常见的政治现象的理解,也加深我们对美国的政治文化的理解。 本书将首先对各种选举结果做一个分类。我们将指出,选举除了所谓“善局”即理想的结局之外,还可能出现“无法局”、“违法局”、“僵局”或“困局”等多种“难局”。而2000年美国大选,就出现了多种难局,包括僵局与困局。 我们将指出,选举僵局与困局中的许多现象与人类在动物进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竞争心理和平等心理有关,与普遍的概率现象有关。也就是说,2000年美国选举中所出现的许多现象并非只有在这个特定时间特定地点才可能出现。在环境条件合适时,许多现象不仅可能在美国重现,而且完全可能在其它国家发生。因此,各国应当而且完全可以从美国的这次选举以及其它选举中吸取教训以帮助改革本国制度。 这就是说,本书试图分析各种选举难局在人类心理、统计概率、投票计量及选举制度等四个方面的成因。从制度设计者及选举组织者的角度来看,心理与概率往往不以设计者组织者的意志为转移,而计量方法与选举制度则可以改进。洞察难局背后的心理与概率原因,解剖难局中暴露出来的计量手段与选举制度中的缺陷,可以为世界其它各国在将来改善本国制度时提供借鉴,减少选举难局在本国出现的可能性。 既然本书是用中文写的,读者对象自然多是华人,这中间有作为多数族裔居住在中国大陆或台、新、港、澳等地的华人,也有作为当地少数族裔散居其它各国各地区的华人。所有这些国家和地区都有不同形式的选举,但由于各国各地的政治制度大不一样,作为政治制度一部份的选举制度也大不一样。本书不打算对所有这些国家或地区的选举制度或政治制度发出一套统一的评论或建议。本书书末的建议,仅仅是作为宪政改革的长远目标而提出的。由于这些建议的基础是一般的人类(甚至动物)心理分析及数学概率分析,所以它们对所有的国家(而不仅仅是华人地区或国家)适用。但是,本书将一再强调,长远的目标方案绝不等于实际实施的过程方案,而过程方案是必须考虑特定国家或地区的现有法律、政治、社会与文化环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