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

作者品钦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08-01

特色:
这是一部“世纪之书”。两个男人截然相反的生活,一个女人变幻莫测的身份,把我们带入二十世纪人类状况的浮光掠影之中。难以确切地说天才小说家托马斯·品钦究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以及他讲述这个故事的目的何在,但他那生动的想像力、精妙的语言以及荒诞的幽默感,却足以使我们透过种种历史与虚构事件的迷障,去领略后现代小说的非凡魅力。 《V.》显示了在二十世纪的美国社会中清教理想的幻灭和清教主义的失势。小说中全病帮聚集地之一玛蒂尔达·温思罗普寄宿所与美国殖民地早期清教的约翰·温思罗普乐园适成对照,小说结尾处写了一首不像样的滑稽诗的布兰达·威格尔斯沃思与美国十七世纪虔诚的清教徒诗人迈克尔·威格尔斯沃思又成对照。小说中名门闺秀维多利亚·雷恩逐渐摆脱了清教思想的控制而变化为无道德观念的V.,更证明了当今清教主义的式微。

《V.》描写的人物林林总总,形形色色,各自取不同的生存姿态,整部小说就像一个生活的万花筒。小说的每一章每一节都展示了纷繁多样的场景或事件,然而所有的场景和事件都遵循着熵这条主线变化和发展,这影射着社会的涣散和无序,人类的盲目和无奈。阅毕小说,掩卷沉思,读者会深刻地感受到小说表明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无可避免地走向热寂的历史。 品钦的这部小说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颇具代表性。当时美国的小说无论在内容或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变,产生了后现代主义的荒诞派。不少作家审视历史,觉得世界脱节出轨了,美国内外交困,问题成堆,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上荒唐怪诞的现象比比皆是,人的自由意志已经丧失,人的个性和自我日渐消亡。这样的时代产生不了正剧,作家只能用一种近乎滑稽嘲弄的喜剧来表达人类生存状态的悲剧性的荒谬,这也就是黑色幽默。荒诞派作家往往反剧正写,一脸严肃地描写卑微琐屑的芸芸众生。小说中这些人物企图在混乱不堪的世界中发现或建立秩序,在杂乱无章的生活中寻觅或想像出意义来,而读者在对他们无用的努力发笑的同时,又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他们的困惑、沮丧、痛苦和空虚。 品钦在《V.》中刻画了人类社会中的熵增值现象,表明人生种种追求的平庸和虚幻,暗示世界在奔向热寂。但品钦并没有宣扬虚无主义和末日思想。他的目的显然在于将人类的病态与异化放大了展示给读者看,从而引起他们的惊怖和警醒,以求自救救人,匡时救世。对于中国读者而言,阅读这部小说除了能使我们对美国社会有所了解之外,当也能促使我们自思;而品钦的后现代主义的叙述技巧和黑色幽默的手法对我们也不无启迪,会使我们的阅读过程充满新奇和愉悦。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