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弥补缺憾 弥补了《四库全书》之缺憾,还原了数千年中华典籍之全貌,与《四库全书》交相辉映:善本云集所收典籍绝大部分是孤本、善本、稀见本,多为首次出版,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文物价值和收藏价值: 门类完备 弥补了《四库全书》所未收的门类,使《四库全书》之续书体例上更加完备;不作删节 内容丰富,多为历代名家名作,且都未经任何删节,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白话名译 为使读者能轻松读懂禁书,特聘专家学者对全书进行了规模浩大的白话翻译工作,名作名译; 古法精制 采用古法秘技,特制香纸精印,书在香存,清香悦人,永世珍藏。中华巨典入四库 欲睹全貌藏禁书 国学名流 高度评价 杜荣坤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历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四库禁书》所收典籍大多是孤本、善本、稀见本,且全部经由专家翻译白话,可读性强,通俗易懂,具有极高的版本价值、文物价值和收藏价值。《四库禁书》弥补了《四库全书》的遗珠之憾,没有《四库禁书》的《四库全书》不是真正的“全书”,《四库禁书》是《四库全》不折不扣的“姊妹篇”。 白振声 中国历史学研究会成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库禁书》的出版,“平反”了许多历史遗留的“冤假错”案,发掘出许多可圈可点的佳作,应该说,其历史功绩将是有目共睹的。 杨圣敏 文化人类学专家,教授,博士生导师 《四库禁书》的作者多是名家,其人品、事迹、著作广为人知,却被《四库全书》所禁毁,于情于理都不该。现在终于给了他们一个“说法”、一个早该给予的“位子”。从这个意义上说,《四库禁书》编委会的专家学者们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善事。 任一飞 中国历史语言学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语言所研究员藏书要藏稀有的好书,不应藏那些“炒冷饭”的书。《四库禁书》给藏书家带来了意外的惊喜。
禁不住旷世经典 毁不掉万代名篇集四库禁书大成 展中华典籍原貌 ■四库一编惊世界 禁书一出补残天 《四库全书》是中国历史上规模*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文字量近10亿。清乾隆三十八年至五十二年,由乾隆帝钦定,诏集360位名流学者参与编修,历15年之久。《四库全书》对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居功至伟。 《四库禁书》是《四库全书》禁止收录之书。清乾隆时期,乾隆帝为加强思想控制,通过纂修《四库全书》,发动了大规模的查办禁书运动,始自乾隆三十九年,止于乾隆五十七年,长达19年。在此期间,乾隆曾多次下诏,明令禁止诸多典籍收入《四库全书》,包括诋触清廷统治的野史、笔记、文集,以及有伤风化的淫佚小说、戏曲、传奇、明代宫廷秘史、方术等各个门类。 ■续四库全书之焚禁 救中华典籍于既毁 《四库禁书》书目多达2855种,与《四库全书》所收录的3461种相差无多;《四库禁书》多为名家名作,其价值无法估量,只因不见容于当世而悉遭禁毁。《四库禁书》弥补了《四库全书》的遗缺,是《四库全书》的续编,没有《四库禁书》的《四库全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书”,《四库禁书》与《四库全书》共同构筑了规模弘大的中华文化典籍宝库。 ■千古残卷屡禁未绝 稀世典籍幸存一脉 《四库禁书》典籍均为劫后孑遗,都是未经挖改、删削的祖本。除极少数在近百年来曾经重刊外,其余大都成为孤本、善本、稀见本,约占总数的90%,极其珍贵。《四库禁书》内容广泛:经部典籍被禁多因作者牵连;史部是禁毁的重点,因此典籍极多,内容丰富;子部填补了《四库全书》所未收的门类——小说,而恰恰是这些“琐语淫词”反映了其时代的风俗与民情;集部为禁毁另一重点,更是名家如林,美不胜收,且多为罕见底本。 ■百年沧桑成完璧 万卷禁书铸华章 《四库禁书》所收内容的历史真实性是《四库全书》难以比拟的,正是由于其真实性,被清廷定为违碍之书而悉数焚禁。 《四库禁书》完全打破历史禁忌,集纳百家之言:既有历代治乱兴衰的真实记述,又有帝王将相的统驭权谋;既有先贤智者的处世之学,又有纵横家的经天纬地之道;既有流芳传世的千古美文,又有鲜为人知的珍闻轶事。如此宏富的内容合为一集,无疑为当代收藏家提供了一个弥足珍贵的收藏版本。《四库禁书》的2855种存目中,现存典籍仅50%左右,其余毕己亡佚。《四库禁书》编委会专家组依据各种四库禁毁书目的著录,从现存的典籍中反复筛选,精中择精,按经、史、子、集四部,将其中版本价值*高、内容*完整、可读性*强、*具保存与收藏价值的典籍集于一体,并组织学界名流进行浩大的白话翻译及残卷缺页补配工程,历时6年,才完成了这部焚余巨典——《四库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