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眼耳鼻咽喉解剖学

作者王启华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12-01

特色:
序 在我国,现代临床解剖学这块学术园地,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我作为这个园地的老园丁之一,早在二十年前,就见到王启华教授在园地的一角里,率领着一群志同道合者,默默地垦荒、播种、耕耘。在这个园地里早期收获的成果中,就有王启华教授培育的品种《应用眼耳鼻咽喉解剖学基础》,我曾有幸应邀参加该书的审稿工作。 白驹过隙,物换星移,二十年岁月,弹指一挥间。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昔日初具规模的临床应用解剖学园地,已大为茂盛,繁花似锦,果实累累。就在曾经收获过上述成果的园林一隅,我欣喜地见到了比昔年更加成熟,更加丰满的新硕果。这就是王启华教授的新著《实用眼耳鼻咽喉解剖学》。从书名上看,似乎仅有“实用”与“应用”之间的一字之差,但经过跑马观花式阅览后,新著作给我的印象是,不仅在数量上有了很大增长,由原来的30万字扩充至80多万字,更令人深刻感受到的是,内容上有质的飞跃。这里有珍贵的中国人民族体质特征和年龄解剖学资料,有免疫学、轴浆流和AⅢS病在眼部表现等新技术、新知识、新动态。 眼耳鼻咽喉学科有关的局部解剖,由于结构复杂、功能意义重大、临床诊治要求精确,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很快,相关的文献很多。对于临床任务繁忙,从事这个专科医疗**线的工作者,要在浩如烟海的文献堆里,找到能说明所遇见症状的有关解剖学依据,相当困难。 王启华教授主编的新著,在文献的海洋中勤于积累,博览约取,厚积薄发,针对性强,突出了临床联系要点,为解答临床出现的相关问题,提供了十分良好的解剖学参考资料。王启华教授是我中学同窗挚友,既是同庚,又是同行,有长期淡如水的交情。据我所知,他是勤奋的园丁,是眼耳鼻咽喉临床应用解剖学领域的开拓者,有顽强执着、锲而不舍的学术献身精神。在“不用扬鞭自奋蹄”的高龄,再献新著,应验了“老树著花无丑枝”。书成之日,应嘱为序,并表贺忱。

本书介绍了眼球的构造、眼肌、视觉传导通路的解剖学基础、眼的免疫系统、耳、鼻、咽喉与食管等各部位器官结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