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主体性哲学的视域: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当代阐释: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当代阐释

作者王南湜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5-01

特色:
历史常常出现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即一个伟大哲学家的某些理论以至整个学说往往在其身后,在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历史运动之后,才充分显示出它的内在价值,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马克思哲学的历史命运也是如此。马克思哲学产生于19世纪,它适应了那个时代,同时又超越了那个特定的时代。一种仅仅适应时代的哲学是不可能高瞻远瞩的。20世纪的历史运动以及当代哲学的发展困境,使马克思哲学中一些重要理论的内在价值凸现出来,同时又使马克思哲学的本真精神和当代意义透显出来了,当代哲学家不由自主地把目光转向马克思的哲学。福柯认为,在现时,研究历史要想超越由马克思所定义和描写的思想地平线是不可能的。詹姆逊指出,马克思哲学“是我们当今用以恢复自身与存在之间关系的认知方式”,它提供了一种“不可超越的意义视界”。德里达断言:我们“都是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人”,“仍旧是在用马克思主义的语码而说话”,“未来不能没有马克思”。

本书的目标是在当代中国学术语境中拓展一种后主体性的实践哲学视域,并由之以对马克思哲学作出一种“新的”阐释。作者在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视角对以往哲学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将马克思唯物主义理解为由物质生产活动通达生活实践的哲学理路,并对辩证法、主体性、知识论和历史观等重要领域给予了相应的重释。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