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精华(十八卷)

作者暂无
出版社
出版时间暂无

特色: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集成荟要聚精粹,择选英华遍采罗。访名馆,探名阁,千山搜尽;品书相,论书值,百家盛赞。万众瞩目,永垂青史。囊尽古今图书精华,一揽天下典籍至尊。私家藏书之楼阁   天一阁 《天一阁碑目记》:“建阁之初,凿一池于其下,得吴道士龙虎山天一池石刻。适与是阁凿池之意相合,因即移以名阁。”   绍宗藏书楼 清《四库全书》有一部放在镇江金山寺里的文宗阁。在太平天国时代被焚,但是镇江的知识分子念念不忘此事,到民国年间就有吴季诚出资造‘绍宗藏书楼’用来继续文宗阁的事业。 百宋一廛 《苏州府志》:“黄丕烈藏书搜购宋本图书百余种,因颜其室曰‘百宋一廛’。”   池北书屋 《池北书屋记》:“宅西有圃,圃中有池,于池北建屋藏书,取白居易‘池北书库’之名而名之。”   缘督庐 《庄子》:“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意即忘善恶,顺应自然的中道,把它作为为人处世的常法。   蛾术轩 典出《礼记》:“蛾子时术之。郑玄注蛾,蚍蜉也,蚍蜉之子微虫耳,时术蚍蜉之所为,其功乃复成大垤。”术通述,学习,后因以蛾术比喻勤学。   丹铅精舍 《书楼偶拾》:“劳氏平日读书,每置空册以案,遇有疑难用笔录之,再用各本校正无误,然后写成正本。”这样他干脆把自己的书楼起名为“丹铅精舍”。丹铅就是古人点勘书笈用的丹砂铅粉。 文渊阁 文渊阁为皇室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收藏目的和利用情况看是当时国家藏书处之一。乾隆四十一年建成,四十七年入藏**份《四库全书》。   纸帐铜瓶室 古人咏梅诗中,颇多涉及‘铜瓶’、‘纸帐’。清人张船山有诗‘铜瓶纸帐老姻缘’,他就取作斋名,暗藏一个‘梅’字。 私家藏书之印章   在藏书上钤盖印章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藏书习惯之一。对藏主本人说,乃是藏书归属的标志,藏者藉以垂名久远;对后人说,又是一项可贵的史料。藏书印章因形质不一而风格各异:   姓名字号印 如“钱谦益印”,“毛晋字子晋一名凤苞字子久”   书室名称楼堂馆阁印 如“天一阁”为范钦藏印,“传是楼印记”是徐乾学藏印。   藏书家抄校赏读印 如卢文绍有“弓父手校”和“抱经堂校本”印,缪荃孙有“荃孙读过”印。   善本物藏印 如毛晋有“宋本”,“元本”椭圆特藏印,又以“甲”字印钤于卷首。   仕履印 如叶盛有“巡抚燕去关防”印和“巡抚宣化关防”印,范大沏藏书用“典属国印”,杨绍和有一  印曰“道光秀才,咸丰举人,同治进士”。   地望印 如宋濂有“金华宋氏景濂”印,毛晋有“虞山毛晋”印。   生肖印 如王献臣有“已丑父印”,文徵明亦有一印曰“惟庚寅吾以降”。   嘱诫子孙印 万言有一印曰:“吾存宁右食吾肉,吾亡宁可发吾棺,子子孙孙永不鬻,熟此直可供詹粥。”   诗文,格言印 如许自昌“有美人兮天一方”、“吟诗一夜天下白”两印。   特长文字印 孙文川有一长诗文印,计一百七十字。王相有一九惜长印:“为天下惜物,为朝廷惜贤,为祖父惜家声,为自身惜福,为子孙惜阴陟,为家惜用,为学业惜光阴,为年龄惜精神,为终生惜名节。”   肖像印 陆心源有一“存斋四十五岁小像”印,近人袁克文亦有一枚“二十八岁肖像”印。   乾隆御制诗自注:“经部用青色绢,史部用赤色绢,子部用月白色绢,集部用灰黑色绢。”   经绿色,春也;史红色,夏也;子月白色,秋也;集灰黑色,冬也。总目以香色,则用寓中央之义也。   黄丕烈(1763-1825)生平别无他好,惟嗜收藏、校勘及刊刻图书。他悉心于书,直至终老。有“士礼居”和“百宋一廛”为藏书之所。乾隆六十年黄氏举家忙于为其父办丧,不慎引起大火,屋宇烧毁大半,由于全力抢救图书,幸而藏书没有受损。据传,大火正旺时,黄丕烈趴在父亲灵柩上,誓以身殉父。火灭后,藏书完好,人们都说这是其孝心感天的结果。黄丕烈嗜书至笃,常称自己是“书魔”,“痴绝”,“惜书不惜钱”。   全祖望(1705-1755)乾隆元年进士,次年因受权贵排挤,遂辞官归。在经学、史学、文学诸领域都有卓越成就,他是著名大学者兼藏书家,早岁随父抄书,年十九登天一阁,又借抄于谢氏天赐园、陈氏云在楼。其一生搜访传抄,经营勤苦。   张之洞(1837-1909)两广总督,《张之洞四议》载“张之洞喜藏书,多至数十万卷。”曾编《书目答问》四卷。   王国维(1877-1927)著名学者,《碑传集三编》载“罗振玉割藏书十之一赠之”。其曾编《雪堂藏宋元旧刊善本书目》在卷和《曲录》六卷。   司马光(1019-1086)为北宋著名史学家。熙宁初,因不满王安石新法,退居洛阳,购田20亩,辟为独乐园,中有读书堂,聚书5000卷(或称精者5000卷,总藏书万余卷),晨夕披读。其于书尤珍惜爱护有加,每岁曝书两次,读书时,几案洁净,端坐看之,不轻易以手触书,故其书虽历经年久而新若故。   陆游(1125-1201)承父志,好藏书,自蜀游宦归来,出峡不载一物,尽买蜀书以回。家传与自购及受女朋相赠外,又亲自抄录。藏书室先后有“高斋”、“书巢”、“老学庵”之名,晚年拟造藏书阁未果。有诗自言:“笠泽老翁病苏醒,欣然起理西斋书。十年灯前手自校,行间颠倒黄与朱。区区朴学老自信,要与万卷归林庐”反映他爱书之心情。

藏天下**书,做世间**人。本书配《铁齿铜牙纪晓岚》光盘一套。传世名著与电视名剧相结合,实是人间极品,贺礼至尊。乾隆年间,清廷组织了《四库全书》的编纂,纪昀被任命为总纂官。他朝夕筹划、校勘鉴别、进退百家、钩沉摘隐,完成了《四库全书总目》的总编,成为我国学术考证、典籍评论以及版本考核、文献钩稽的集大成之作,纪昀亦是著名藏书家,藏书处称阅微草堂。藏书呈献四库馆后,收入《四库全书》者105种,1868卷,入存目41种。所集图书各具特色: 《周易》——“秦始皇焚书坑儒,而《周易》独存”可谓中华哲思奇书**部。开预测科学之先河、探索社会人事、自然之奥妙。今人利用物理、生化、天文等掀起了空前的“易学”热,称之为“中华哲思奇书**”并不为过。 《尚书》——我国儒家学派现存*早的历史文献,居儒家五经之首,为中华史上**部史传奇书。其记录历史时间跨度有一千四百多年,蕴含了中国上古时期丰富的政治思想,其中“天命”“敬德”、“保民”和“五行”思想对后世哲学的发展演变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论语》——它是广泛影响了中国与世界文化走势的一大奇书。其思想核心是“仁”即“爱人”,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中庸”作为立身行事的*高标准,在今天仍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传之奇书。又名《太史公记》,它全面系统地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可谓蔚为壮观,气贯长虹。 《汉书》我国**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撰写而成,全书历经35年才编写完成,这本身就是一段艰难传奇的历史,奇人自有奇文,奇文自成奇书。 《资治通鉴》——由“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命名。它曾是毛泽东一生反复研读,又受益*丰的史学奇书。由北宋司马光著据说初稿累积充满了两间屋子,可见其功力之大。 《孙子兵法》——被孙中山赞誉为“中国的军事哲学”,是众所周知的**兵战奇书。 《六韬》——该书在中国军事史乃至世界军事史上具有重要的军事研究价值,被誉为中华兵战奇书第二。 《文心雕龙》——我国现存*早的一部全面而系统的阐述文学理论的巨著。在我国和世界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确是一部学术奇书。 《梦溪笔谈》——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早记载指南针,首次提出“石油”并一直用至今。沈括本人也被认为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卓越的人物”,是“中国科学与工程史上*多才多艺的人物之一”。 《鬼谷子》——是一部“奇变诡伟”的纵横家著作。自汉魏六朝隋唐以来,一直流传不绝,对它的评价也褒贬不一,书中所述各术数,更使之充满离奇色彩。 《唐诗》——是唐代文学的*高标志,它开创了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新纪元,《四库全书》中的《唐诗》则是这璀璨诗海的一个浓缩。其内容广泛、多姿多彩、生动逼真、有无数的不朽之作。 《宋词》——是宋代文学的代表,与《唐诗》相媲美,堪称一代艺文奇书,《四库全书》中的《宋词》包罗其*耀眼的佳作,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元曲》——元曲常称为“北曲”兴盛于北方地区,有“清曲”之称,与传统诗词相比,表达形式更灵活,更能充分地表情达意。元曲中的优秀佳作大多胪列于《四库全书》之中。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