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暂无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暂无 |
特色: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集成荟要聚精粹,择选英华遍采罗。访名馆,探名阁,千山搜尽;品书相,论书值,百家盛赞。万众瞩目,永垂青史。囊尽古今图书精华,一揽天下典籍至尊。私家藏书之楼阁 天一阁 《天一阁碑目记》:“建阁之初,凿一池于其下,得吴道士龙虎山天一池石刻。适与是阁凿池之意相合,因即移以名阁。” 绍宗藏书楼 清《四库全书》有一部放在镇江金山寺里的文宗阁。在太平天国时代被焚,但是镇江的知识分子念念不忘此事,到民国年间就有吴季诚出资造‘绍宗藏书楼’用来继续文宗阁的事业。 百宋一廛 《苏州府志》:“黄丕烈藏书搜购宋本图书百余种,因颜其室曰‘百宋一廛’。” 池北书屋 《池北书屋记》:“宅西有圃,圃中有池,于池北建屋藏书,取白居易‘池北书库’之名而名之。” 缘督庐 《庄子》:“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意即忘善恶,顺应自然的中道,把它作为为人处世的常法。 蛾术轩 典出《礼记》:“蛾子时术之。郑玄注蛾,蚍蜉也,蚍蜉之子微虫耳,时术蚍蜉之所为,其功乃复成大垤。”术通述,学习,后因以蛾术比喻勤学。 丹铅精舍 《书楼偶拾》:“劳氏平日读书,每置空册以案,遇有疑难用笔录之,再用各本校正无误,然后写成正本。”这样他干脆把自己的书楼起名为“丹铅精舍”。丹铅就是古人点勘书笈用的丹砂铅粉。 文渊阁 文渊阁为皇室藏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收藏目的和利用情况看是当时国家藏书处之一。乾隆四十一年建成,四十七年入藏**份《四库全书》。 纸帐铜瓶室 古人咏梅诗中,颇多涉及‘铜瓶’、‘纸帐’。清人张船山有诗‘铜瓶纸帐老姻缘’,他就取作斋名,暗藏一个‘梅’字。 私家藏书之印章 在藏书上钤盖印章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藏书习惯之一。对藏主本人说,乃是藏书归属的标志,藏者藉以垂名久远;对后人说,又是一项可贵的史料。藏书印章因形质不一而风格各异: 姓名字号印 如“钱谦益印”,“毛晋字子晋一名凤苞字子久” 书室名称楼堂馆阁印 如“天一阁”为范钦藏印,“传是楼印记”是徐乾学藏印。 藏书家抄校赏读印 如卢文绍有“弓父手校”和“抱经堂校本”印,缪荃孙有“荃孙读过”印。 善本物藏印 如毛晋有“宋本”,“元本”椭圆特藏印,又以“甲”字印钤于卷首。 仕履印 如叶盛有“巡抚燕去关防”印和“巡抚宣化关防”印,范大沏藏书用“典属国印”,杨绍和有一 印曰“道光秀才,咸丰举人,同治进士”。 地望印 如宋濂有“金华宋氏景濂”印,毛晋有“虞山毛晋”印。 生肖印 如王献臣有“已丑父印”,文徵明亦有一印曰“惟庚寅吾以降”。 嘱诫子孙印 万言有一印曰:“吾存宁右食吾肉,吾亡宁可发吾棺,子子孙孙永不鬻,熟此直可供詹粥。” 诗文,格言印 如许自昌“有美人兮天一方”、“吟诗一夜天下白”两印。 特长文字印 孙文川有一长诗文印,计一百七十字。王相有一九惜长印:“为天下惜物,为朝廷惜贤,为祖父惜家声,为自身惜福,为子孙惜阴陟,为家惜用,为学业惜光阴,为年龄惜精神,为终生惜名节。” 肖像印 陆心源有一“存斋四十五岁小像”印,近人袁克文亦有一枚“二十八岁肖像”印。 乾隆御制诗自注:“经部用青色绢,史部用赤色绢,子部用月白色绢,集部用灰黑色绢。” 经绿色,春也;史红色,夏也;子月白色,秋也;集灰黑色,冬也。总目以香色,则用寓中央之义也。 黄丕烈(1763-1825)生平别无他好,惟嗜收藏、校勘及刊刻图书。他悉心于书,直至终老。有“士礼居”和“百宋一廛”为藏书之所。乾隆六十年黄氏举家忙于为其父办丧,不慎引起大火,屋宇烧毁大半,由于全力抢救图书,幸而藏书没有受损。据传,大火正旺时,黄丕烈趴在父亲灵柩上,誓以身殉父。火灭后,藏书完好,人们都说这是其孝心感天的结果。黄丕烈嗜书至笃,常称自己是“书魔”,“痴绝”,“惜书不惜钱”。 全祖望(1705-1755)乾隆元年进士,次年因受权贵排挤,遂辞官归。在经学、史学、文学诸领域都有卓越成就,他是著名大学者兼藏书家,早岁随父抄书,年十九登天一阁,又借抄于谢氏天赐园、陈氏云在楼。其一生搜访传抄,经营勤苦。 张之洞(1837-1909)两广总督,《张之洞四议》载“张之洞喜藏书,多至数十万卷。”曾编《书目答问》四卷。 王国维(1877-1927)著名学者,《碑传集三编》载“罗振玉割藏书十之一赠之”。其曾编《雪堂藏宋元旧刊善本书目》在卷和《曲录》六卷。 司马光(1019-1086)为北宋著名史学家。熙宁初,因不满王安石新法,退居洛阳,购田20亩,辟为独乐园,中有读书堂,聚书5000卷(或称精者5000卷,总藏书万余卷),晨夕披读。其于书尤珍惜爱护有加,每岁曝书两次,读书时,几案洁净,端坐看之,不轻易以手触书,故其书虽历经年久而新若故。 陆游(1125-1201)承父志,好藏书,自蜀游宦归来,出峡不载一物,尽买蜀书以回。家传与自购及受女朋相赠外,又亲自抄录。藏书室先后有“高斋”、“书巢”、“老学庵”之名,晚年拟造藏书阁未果。有诗自言:“笠泽老翁病苏醒,欣然起理西斋书。十年灯前手自校,行间颠倒黄与朱。区区朴学老自信,要与万卷归林庐”反映他爱书之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