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主编:郭仲礼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1998-07-01 |
特色:
本书共分十六章。内容包括低压电工实用技术概论;电工基础知识;电工识图;电工材料;低压配电装置;交、直流电机;电工测量仪表;低压架空线路和电力电缆;低压防雷装置;室内、外布线和照明技术;低压电力网的无功补偿;工厂、企业的防静电技术;工厂供电系统的合理化;安全供、用电技术;电气设备的检修;低压电工实际操作技术。本书内容丰富,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可作为设备动力部门广大电气技术管理人员和电工参考,也可作为广大低压电工,包括农村电工、低压值班电工、维修电工以及安装电工的技术培训、岗位培训的教材。片断:二、应用电能的优越性电能所以得到普遍应用,其优越性表现为下述几个方面:(1)电能便于转换且对环境污染较轻电能可以从水能(水力发电)、热能(火力发电)、核能(核能发电)、化学能、光能等各种形式的能源经过转换而取得。而且还可以把电能转换成为其他各种形式的能源。例如,利用电灯将电能转换为光能;利用电动机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利用电炉将电能转换为热能;利用扬声器把电能转换为声能;利用电解槽将电能转换为化学能;利用绕在铁心上的线圈可以将电能转换为磁能等等。电能之间也可以互相转换,如利用整流器将交流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利用逆变器将直流电能转换为交流电能。总之电能的使用是十分方便的。不仅如此,电能的使用与使用其他能源相比较,对环境的污染较轻,也可以说没有污染,例如,烧煤、烧油、烧液化气都会产生烟气,对环境污染严重,而使用电能则无此弊端。(2)电能的输送比较方便电能可以近距离输送也可以远距离输送,只需改变电压即可。为了达到超远距离送电,可以把交流电压转换为直流高压,这样输送距离又远而且损耗小,因此电能的输送,供电损耗较小,效率高。电能的分配也比较方便,同时为了保证人身安全,还可以把电能变换为安全电压,人们用起来就更觉得方便了。(3)电能的使用便于控制为了达到远动化、自动化,可以应用电能进行遥控、遥测,例如目前使用的定量器和音频控制器。而且电能配合计算机的应用,可以达到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例如,应用电能可以控制生产过程,控制生产设备,实现程序控制、数字控制或*佳状态控制;使用电能来检测生产过程的各种参数,将生产中的各种参数转换成电信号,进行自动调节和实现管理自动化。通过上述所说的使用电能的几点优越性,不难看出,电能的应用,说明了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电能的应用对工、农业生产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因此说,电气化是实现工业化和生产过程自动化的必要条件,要发展现代化的强国,首先应发展电力工业,发展电气化。三、电能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的特点1)电能的生产、输送、分配、转换的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就是说,电能的产、供、销是同时发生的;2)电能的生产,必须是高度集中统一的,在同一个供电区域,所有的发电厂、变电所、供电局以及大型用电单位,都必须接受电力系统的统一调度与管理,这是电能本身特点所决定的,电能在供、用之间随时都要保持平衡的,电力系统中,电能的质量(电压、频率、供电连续性)都是靠这种集中统一调度来完成和保证的;3)电能在生产和输送过程中,电磁暂态过渡过程的进行是非常迅速的。电力系统中,各部元件的投入与退出,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例如,双路电源供电的单位,使用备用电源自动投入,某路电源断电与备用电源投入,几乎是同时的,使用户没有断电的感觉。而且电力系统中发生的事故也是在很短的一瞬间出现的;4)电能的生产要具有先行性。就是说,电力工业的发展总要为发展其他事业超前做好准备,国民经济的发展,要靠具有足够的电能量的供应做保证。工农业、国防、科学技术的发展都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建设,关系到我国人民的幸福。要建设一个立足于世界之林的社会主义强国,首先就应该发展电能的生产能力,加快电力建设速度,只有大力发展电力建设,早日解决电力供、需之间的矛盾,才能满足社会主义发展、实现城乡电气化的需要。四、电工人员的作用通过上述电能在国民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和所占的地位可知.电工人员在工农业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不同规模的电力网,其供电功率和输送距离也有所不同,因而必须配备适当数量的电工人员来管理和维修、操作系统中的电气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