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高云等编/国别: |
| 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2004-07-01 |
特色:
为了不使本书成为像儿时“夸父传说”一样的东西,我们的作者都尽可能地写下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切身感受,都尽可能地把旅途中*有价值的体验真实地告诉给你。本书对各地景物和人文的记录描写,就好像东山魁夷笔下的“野草”和“小石头”一样,是你将要经过的一些事物。也许你不会留意它们中的每一个,但只要有缘曾红留意就好,毕竟我们都还在路上。 所谓“独步”,并不是说要你孤单一个人,而是说你的“旅行”必须要有个性,无论目的地的名声和旗号有多大,你的“旅行”必须对你自己有意义、有价值才行!这是我们——“独步中国”的主张。
“温柔的坝子”——勐仑 挥手别过景洪的澜沧江大桥,汽车还要沿着江左南行37千米,至橄榄坝勐罕镇方始离开澜沧江水域折而向东。在近乎笔直的平原公路上又奔行了20多千米,路坡渐陡,只几分钟我们就钻进了丛林密布的深山。 西双版纳是一个以傣族为主的多民族杂居地区,境内除了垦水田于河谷平坝的傣族居民外,还散居着人数较少的哈尼族、基诺族、布朗族、瑶族、拉祜族以及汉、彝等近代迁来的外来民族,他们多数播种旱稻,僻居山地。在这段路上我们就接连路过了阿克人、哈尼族的几座山寨,而据说左面崇山峻岭的后边就是闻名于世数百年的基诺山,山中另有一条可通景洪与勐仑的大道,历来被山地居民基诺族人所扼守。过了基诺山、雨林谷和曼勒小寨,勐仑坝子就闪现在眼前了。 傣族人称村寨为“曼”、坝子为“勐”,勐后来也被用作称谓统辖坝中各寨的行政单位。傣语中的”仑”是形容像糯米饭一样温和柔软的样子。还是相传佛祖南来传教至此,由于日夜兼程的跋涉身心俱已疲惫不堪。他随便找了块大石头坐下来休息:“咦,此地的石头怎会恁地柔软?坐在上面竟是如此的舒服。”佛祖暗想,石头尚且如此,此间的百姓岂不更是温和善良?他决定留下来立塔传经,并给这个石亦温柔的地方取名为”温柔的坝子”。 绕出青山的环抱豁然开朗时,一片片如茵的水田向未知的远方铺展开去。蓦地,就在公路右方约摸里许的地方我看到了一个奇异的丘岭:它的上面遍布着茂密的老树林,把高大如伞的树冠肆意舒张,层层丛丛地压满了整个山梁。远远望去,其丰神古朴、雄武,真如几十尊执钺擎幡的金刚力士一般,威严耸立在群山之间。一看到这座山林,我的心就不禁为主一动,凝视良久,竟似能感觉到它的呼吸一样,在内心深处聆听到一通有节奏的闷鼓声,是它对远方行者的召唤吗? 后来得知那座山的名字叫白象山,是山下的傣寨“城子寨”的”龙山”。龙山文化是中国南方民族地区非常普遍的一种宗教文化,主要表现为村寨以信仰的形式保护住一片居住地附近的山林,一般用于公共墓地,把它看作是灵魂的归栖之所,集体相信它的神秘性,平时不敢靠近、更不能砍伐其中的任何—棵树木。滇西南的各少数民族都多少保留了一些龙山文化的信仰,佤族称之为“鬼林”、”木依吉神林”,傣族称之为“龙山林”,一般都处在村寨的后面,而且地势较村子要高一些。据相关专家研究指出,这种宗教文化的实用性也非常重要,它用一种非科学、非理性的方式有效地组织全社会成员保护住了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