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孙培松编/国别: |
| 出版社 | |
| 出版时间 | 1998-07-01 |
特色:
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敦煌石窟,主要是敦煌奠高窟和安西榆林窟,其次还包括敦煌西千佛洞,安西东千佛洞和水峡口石窟、肃北五个庙。莫高窟和榆林窟是国务院公布的**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莫高窟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单。敦煌石窟创建于十六国时期,历经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朝代营建,至今保存着公元4世纪至14世纪绵延千余年的石窟500多座、彩塑3000余身,壁画5万多平方米,还有藏经洞出土的数万件敦煌文献和纸布绢画等,被学术界视为当今世界上无与伦比的佛教石窟艺术宝库。敦煌石窟是佛教信徒宗教活动的产物,也是当年佛教信徒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而这些石窟的开凿则是古代劳动人民汗水的硕果,其彩塑、壁画则是古代塑匠、画师艺术创作的结晶。敦煌石窟是凿山岩挖掘而成的,有的又有窟檐、栈道等属土木建筑.洞内有多姿多彩的塑和灿烂辉煌的壁画.土木构造的石窟是佛教石窟艺术的载体,其窟型有单室、前后室,有中心柱式、蜡堂式,等等;彩塑星佛教徒供奉礼拜教主释迦牟尼和其他神灵的偶像。从宗教意义上说,这是佛教石窟艺术的主体,但是内容单纯,布局固定;壁画是佛教义理的图解,是主体的补充,其内容、布局多样,面积巨大,画幅恢宏。敦煌石窟艺术的博大精深,主要体现在壁画上。敦煌壁画的题材内容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等尊像画,有依据佛经故事所描绘的佛传、本生、因缘等故事画,有据佛经绘制的经变画,有描绘瑞像、高僧、佛教流播圣迹的佛教史迹画,有出资开窟造像绘画的功德主即供养人的画像,有装饰石窟、彩塑和壁画的各式图案纹样等等。敦煌石窟的建筑、彩塑、壁画,每个时代各有其独具的特色,尤其彩塑和壁画各个时代的艺术风格特别鲜明。石窟建筑型制和彩塑佛,弟子、菩萨、天王等形象及布局呈根据佛教仪轨而作的,壁画是佛经义理的美术图解,而这种图解是根植于古代现实社会生活和古代文化、艺术土壤的。敦煌石窟艺术虽然有地方性的个性艺术风格,但是它又是中西文化、我国汉文化与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的艺术结晶,因此,敦煌石窟艺术*直接地反映了我国美术史中公元4至14世纪的千年断代史,*生动地反映了十六国、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各时代的艺术风格特点,以及佛教美学思想与我国传统美学思想的交融、传承,演变。尤其是内容丰富的壁画,是古代宗教(特别是佛教)、文化、政治、思想、经济、民族、交通,科技,建筑、器具、服饰、音乐、舞蹈、体育、军事,民俗,生产等方面的形象记录,它所具有的多学科的形象资料价值、认识价值是无可比拟的,故而有“墙上博物馆”的美誉。在今天,敦煌石窟中的一切所具有的史料价值已大大超越宗教意义的价值,这是当初始作俑者始料不及的。1900年奠高窟藏经洞的发现,出土数万件敦煌遗书和纸布绢画等,轰动海内外,应运而生一门新兴的显学——敦煌学,敦煌由此而闻名干世,中外学者、专家、游人纷至沓来。《敦煌石窟艺术精品》丛书拄时代,分壁画和雕塑两大类编辑出版,暂为8册.这呈一次精晶普及化的尝试。敦煌石窟是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普及本《敦煌石窟艺术精品》的出版,对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继承敦煌艺术的优良传统是有益的,我想此套丛书应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学界的称道。1998.6.30于敦煌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