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访问模式:面向对象应用中的数据库交互:面向对象应用中的数据库交互

作者诺克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6-01

特色:
本书是为负责构建数据访问软件组件的软件架构师、设计人员和工程师编写的。此外,本书的材料也适合希望了解常见数据访问问题和解决方案的学生。 本书使用一般的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概念和术语描述模式。读者应该对这两个领域有基本的了解。如果遇到不熟悉的术语,请参考本书*后的术语表。 本书所述的模式适用于多种平台、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库。每种模式的示例代码使用Java 2 Standard Edition(J2SE)、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J2EE)和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JDBC)API编写。示例代码使用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语言表示数据库操作。如果读者对Java和JDBC有一些了解,则对于研究这些示例代码会有帮助,但这并不是必需的。对于不那么直观的代码都给出了注释和说明。 本书是如何组织的 本书是一部模式编目,详细描述了一组数据访问模式。本书根据适用性把模式组织成几个不同的部分。因为这是一本编目,所以不需要强迫自己按照顺序阅读模式的描述。如果一个模式依赖于其他模式定义的概念,则会有明确的交待。 模式使用简洁的、描述性的、熟悉的名字标识。模式名非常重要,因为你可以在交谈和撰文中使用它们。将一组互相作用的类描述成资源修饰器的实例,与反复详细描述模式中的每个成分相比更加有效。 本书的“绪论”说明了研究和应用数据访问模式的动机,并简要介绍了每种模式。这一章还定义了以后各章描述模式细节的形式。 本书的其他部分就是模式编目,把每一类模式划分为一个部分: ● **部分,“解耦模式”描述了其他应用程序逻辑从解耦数据访问代码的模式,这些模式可以产生更清晰的应用程序代码,减少了仅和数据访问细节有关的修改造成缺陷的可能性。 ● 第二部分,“资源模式”描述了有效管理数据库资源的模式。 ● 第三部分,“输入/输出模式”描述了简化输入输出操作的模式,在以物理形式表示的关系数据和域对象表示之间使用一致的转换。 ● 第四部分,“缓存模式”描述了实现战略性数据缓存的模式,解决数据访问优化和缓存开销之间的折衷问题。 ● 第五部分,“并发模式”描述了实现并发策略的模式。

有效且优质的数据访问代码,对于现实中任何企业应用程序的性能和适用性来说,都是至为关键的。要改进现有系统,没有哪种方式比优化数据访问代码更好了。不管什么样的数据库引擎、平台、语言或者应用程序,开发人员总是不断遇到同样的关系数据库访问难题。在本书中,Clifton Nock辨别了25种已验证的解决方案,以简洁易用的形式展示了每一种解决方案。 这些模式广泛地解决了各种问题,包括创建有效的数据库无关的应用程序,对用户隐藏含糊的数据库语义,加速数据库资源初始化,简化开发和维护,改进对并发和事务的支持, 以及消除数据访问瓶颈。 每一模式都通过带有完整注释的Java/JDBC代码实例加以说明,并使用UML图表示界面、类和关系。 · 解耦模式:通过从其他应用逻辑中解耦数据访问代码,构建更简洁更可靠的系统。 · 资源模式:更加有效地管理关系数据库资源。 · 输入/输出模式:通过在“物理”关系数据和该数据的域对象表示之间进行一致地转换,从而简化I/O操作。 · 缓存模式:使用缓存策略,使数据访问优化和缓存开销之间的权衡达到*优。 · 并发模式:更高效而可靠地实现并发和事务。 本书揭示了一些以前只用于*健壮的数据访问解决方案的技术,从而使这些技术能够被每个软件开发人员、架构师和设计师使用。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