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材应用、开发与投资指南

作者主编:李运璧
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5-01

特色:

片断:石材是人类历史上应用*早的建筑材料。石材以其坚硬的强度、优良的性能和极其丰富的资源蕴藏量,被各个时期的人们所青睐。作为建筑的基石,石材承受着千百年来的风雨酷寒,仍然屹立在现代建筑之林中。石材为世界建筑历史谱写了不朽的篇章;至今,世界各国都留有许多石材建筑的杰作。建筑石材,不仅仅是作为建筑基石使用,而且以它特有的色泽和纹理的美在建筑物的室内、外环境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建筑装饰方面,石材始终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古今中外的建筑物中,不论是墙面、地面、柱面,还是窗台、楼梯,只要是使用了石材装点,都为建筑增添了动人的魅力和光彩。在世界上众多的优秀建筑物中,几乎都使用了石材的装点。在世界建筑史上,石材既是建筑物千古不朽的基础材料,又是锦上添花的装饰材料;同时,还是表现历史永不褪色的建筑材料。石材分成大理石、花岗石两大类,每一类又有几百上千个花色品种。它们色彩丰富,质地各异,构成五彩续纷的石材天地。经过磨抛加工的石材,表面光洁如镜,色泽鲜艳。有许多大理石的纹理清晰如画,气质超凡脱俗,令人赞叹不已;有些花岗石表面的色彩艳丽,雍容华贵,庄重典雅。人们为了赞美石材色彩纹理所表现出的美,赋予它们许多美丽动人的名称,如“山水画”、“紫玫瑰”、“芙蓉红”、“风景绿”、“荷花绿”、“孔雀绿”、“玛瑙玉”、“彩云飞”、“凤尾绿”、“蝴蝶黑”、“碧海玉”、“梦幻黑”、“五彩石”、“孔雀蓝”、“攀西蓝”、“天山蓝宝”、“贵妃红”、“芙蓉红”、“将军红”、“杜鹃红”、“忠华红”、“仙人红”等等。总之,这些美名一语道出了石材内在的品质美。在现代建筑中,石材的开发、应用与加工技术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石材的应用具有无穷的潜力,石材建筑艺术必然大放光辉。**节石材开发与应用的回顾世界上,运用天然石材创造的装饰艺术渊远流长。从古至今的各个历史时期,石器、石雕、石材建筑的艺术,就像一条永恒的长河,不断地流淌。从远古英国的巨石阵,爱尔兰的纽格莱奇陵墓,古希腊大理石建造的巴台依神庙,古罗马大理石、石灰华建成的竞技(斗兽)场,古埃及人建造的金字塔,凯尔奈克神庙,以色列的耶利哥古城,土耳其山姆鲁特山上的巨石人、兽雕像,非洲大津巴布韦石头结构建筑遗址;到后来中美洲墨西哥人建造的托尔提瓦卡城的太阳金字塔、图拉的羽毛蛇神金字塔、南美洲哥伦比亚的雕像之谷,玻利维亚蒂亚瓦纳科的独块巨石雕像和建筑,复活节岛上面对大海默默沉思数千年的巨石像,玛雅人建造的花岗石天文台,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大量不朽的石雕作品,以及大量的石材艺术作品等,都记录了人类文明历史上石材艺术的辉煌地位。在中国,我们的祖先发现和利用石材的历史可追溯到80万年前的蓝田人和旧石器时期的河套人、山顶洞人。他们在与自然的长期抗争中,逐渐地学会了选择砾石、燧石和石英石块,并将它们打制成有棱角的石片,作为工具砍削草木。这是人类应用石材的朦胧阶段。进入新石器时期,石器的制造进入了磨制阶段,大多数石器经过减薄、磨光,有了一定的形状,从而出现了像石刀、石斧、石、石镞、石环和石磨等具有一定使用目的石器工具。石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到了夏商时期,石器已不仅仅是普通的工具,而且进入了石材的艺术领域。如殷墟出土的水牛、鹗、饕餮等鸟兽饰品,做工精细,造型古拙奇特;安阳出土的商代石磬,正面雕刻极为工整。到了奴隶社会,出土的石雕更为精巧,并可以用来制造乐器了。西周时期在天然石材上篆刻成文字,出土于天兴县(今陕西风翔县)的十面石鼓刻有四言诗,是公元六七世纪的产物,这是国内*早的石刻文字。另外,西安碑林还珍藏着公元前424年的天然花岗石石雕马。天然石材用于建筑装饰,大概是从秦汉时期开始的。如在内蒙古赤峰一段秦汉古长城上,使用了大量的剁斧石与块石;西汉时期已将天然石材用于陵墓建筑,如陕西兴平霍去病的陵园(汉武帝茂陵的陪葬墓)石雕“马踏匈奴”,是难得的石雕艺术珍品,从此开拓了中国帝王陵墓前石像生装饰石雕制品艺术。另外,在四川成都、山东、苏北地区、河南南阳地区、陕西绥德等地,发掘出汉墓中的石棺椁和画像石装饰艺术品,涉及到历史、天文和神话故事等,内容十分丰富。佛教从印度传人中国是在汉末时期。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文化在中国空前兴盛,寺庙和石窟造像遍及中原大地,逐渐形成了一座座规模宏大、佛像万千的石窟建筑艺术博物馆。石佛像、石菩萨像、石金刚像和精美的摩崖石刻比比皆是,如创建于前秦二年(366年)的敦煌莫高窟、开凿于北魏(460~494年)时期的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和河南巩义的石窟寺等。隋、唐的统一,将中国推向了一个鼎盛时期,天然石材在装饰技术与艺术方面的开发利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隋初建成的河北赵州桥(安济桥),其结构造型精美、敞肩式(空腹式)单孔圆弧形拱桥建造技术,在当时为世界首创;位于陕西渭河以北的唐代十八陵,其石雕华表、石翼鸟、石鸵鸟、石独角兽、石狮和石制的文臣武士被称为“三百里石雕博物馆”。到了宋、辽、金时期,天然石材的开发应用规模比较大。如河南巩义市的宋陵石像生、灵隐寺双石塔、闸口白石塔、密山法海寺石塔、泉州开元寺镇国石塔与仁寿石塔、金代兴建的北京芦沟桥,造型与石雕艺术均十分精美。到了元、明、清时期,石材建筑与石雕装饰的艺术风格又有了新的发展。元代是蒙古族建立的王朝,其天然石材装饰与汉族的传统风格有所不同,如可称为元代石雕的代表作——北京居庸关门洞上的四大雕像,虽采用了光景反衬不强、浮雕不高的雕刻手段,但仍显现出天王造型栩栩如生的动态。明、清两个朝代的天然石材的开发与应用,虽以唐代为基础,但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如明代北京天安门前的金水桥,故宫内的盘龙御道、石阶踏步,天坛中的圆丘台、石牌坊等均为汉白玉大理石装饰;明十三陵神道两旁的石像生,定陵地下宫殿的石材装饰等皆古朴淳厚。清代注重将石材应用于园林、行宫装饰,像颐和园中的十七孔大桥、玉带桥、昆明湖中的石坊,天安门前的精雕石华表,圆明园遗址中的石雕残柱等都不像宫廷陵墓中那样拙朴,而更加精巧活泼了。河北易县的清西陵、遵化清东陵的石雕装饰也非常的精美。民国时期连年战乱,影响了石材开发与应用。但于1926~1929年落成的南京中山陵,仍采用了大量的石材制品,成为石材建筑的一个里程碑。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80年代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天然石材的开发利用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类天然石材制品广泛地用于饭店、宾馆、公共建筑、交通设施等各个建筑领域。可以说,石材的使用无处不在,已经深入到了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第二节人类早期利用石材的实例石材是人类建筑史上应用*早的建筑材料。石材以其坚不可摧的强度,作为建筑材料承受着千百年的严寒酷暑,仍然屹立在现代建筑之林中。石材在世界建筑史上谱写了一曲不朽的篇章,石材建筑也在世界各国留下了许多佳作和疑团。下面仅介绍几个世界上著名的石制古迹。一、爱尔兰的纽格莱奇陵墓位于爱尔兰都柏林以北约48km的纽格莱奇陵墓(见图1-1-1),是一座始建于公元前4000年、比英国巨石阵或埃及金字塔群的年代还久远的史前巨石墓。它表明,在当时的博因河流域,存在着一个技术先进,生活富裕,并处于全盛时期的新石器社会。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