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舒泽池/王玫编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4-05-01 |
特色:
从这里指引您前往的,是通往音乐殿堂之路! 听力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听力是学习音乐的难点,听力是学习音乐的必由之路! 为千千万万音乐考生专门撰写的音乐高考指南——教给您听力训练的基本方法,指导您进行听力练习,帮助您检验听觉水平。 与同名软件教程相辅相成——迅速提高音乐听力!
我国**部运用电脑多媒体技术开发的音乐听力训练教程,由书面教程(书一册)和软件教程(多媒体光盘一张)共同构成。包括“听力练习“和”听力测验“两大板块,囊括*重要的八大听力课题,三种程度听力试卷,百种程度听力练习,千种资源灵活调用。训练中能够降低门槛,细化台阶,有快有慢,有分有合,打造真正个性化、个人化的音乐课程。[前言] 多年以来的音乐高考,出现了明显的知识“断层”现象。大家知道,无论是数理化、文史地,高考的内容都是高中的课程中讲解过的、练习过的、规定好的。唯独音乐的高考,作为基础课程的乐理、听力和视唱,是小学不曾教、初中没有学,直到高中都无人提及的内容;高考时却要作为重要内容来考,而且范围之宽、程度之深,令不得其门者匪夷所思。这种做法真可谓是“不教而诛”,是很不公平的!——这是我的**个感慨。 学校不教,靠自学罢!书店里的学音乐的书籍何止几十种,买来苦读就是了。偏偏音乐又是一门声音的艺术,音乐的学习离开了音乐的声音,简直是缘木求鱼,对于不懂音乐的初学者,书上的众多谱例,如同天书一般,即便把字字都识的定义背个滚瓜烂熟,又有什么用!——这是我的第二个感慨。 自学不成,只有投师。但是众所周知:明师难觅,明师难求,且不说觅求之难,且不说每天都有痴心的家长带着孩子千里迢迢乘坐火车来到北京、上海拜师上课,就说那每一堂课的“束修”之资(上课费)代价之高,早已不是一般工薪家庭所能承付的了,更不用说还有重金之下、其实难符的情形,多少具备音乐天赋的孩子,错失机会,终身难以跨进音乐之门!——这是我的第三个感慨。 这些,就是促使我和几个朋友投身于一项没人做的事业——开发音乐教育软件、构建音乐学习载体的新型组合——的动机和动力。歌唱家很多,作曲家很多,理论家很多,专家教授很多很多,我们还是做一些他人无暇顾及的事情罢。古语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们也是但求耕耘、不问收获,但求尽心、不计毁誉,如此而已。 因此,我们不从思维的惯性出发,不从学术的“体系”出发,而是从我国当前音乐教育的现状出发,从音乐教师、音乐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的实际需要出发,设计开发了《乐理新思路》软件教程和书面教程,同时设计开发了这套《音乐考生听力冲刺》。在《乐理新思路》书面教程的前言里,我们已经阐述过完整的音乐学习应该包括听觉,理论、乐谱、键盘四个方面,理想的音乐学习过程应该始终贯串听觉功能和视觉功能的配合以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融合。现在我们从课程的角度来分析,每一个课程,都应该包含知识、能力和技巧三个方面: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以技巧为贯通。无论教程的构建,课案的设计,学习的检验,都应该环绕这三个要素,相互支撑,相互拉动。这就打破了知识至上、死读书本的旧习,也打破了漠视理论、埋头傻练的偏见。这两点可能都好理解,为什么把技巧也提高到“三足鼎立”的如此高度?其实一句成语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那就是“熟能生巧”:“巧”,就是技巧;“巧”,只能建立在“熟”的基础上、也就是大量体验和实践的基础上;“巧”,体现为方法和速度,没有方法就没有速度,而方法和速度,只能建立在知识和能力的融汇贯通之中;“巧”不是教条,不能灌输,必然是个人化的、创造性的,只有达到了“巧”,知识和能力才真正变成自己的,而不再是老师的、书本的;所以,知识是“学”的,能力是“练”的,技巧,却是在“学”、“练”和“熟”的基础上“悟”的结果。我主张音乐不同于自然科学,也不同于社会科学,音乐的精髓在于“悟”,体现在学习过程中,就是“巧”。 《乐理新思路》教程的设计贯串了知识、能力和技巧三个要素。由于载体的不同,书面教程更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软件教程更有利于能力的培养,但是既是教程,共有的框架和程序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教与学中的特殊的、个性的要求,就不容易照顾得很周到。而特殊化、个性化,正是《音乐考生听力冲刺》的长处。 《听力冲刺》 紧紧抓住音乐学习的核心——听力,对于音乐听力中的八个课题,着重从难易程度上进行分解,降低门槛,细化台阶,有快有慢,有分有合。这样,无论学习基础、学习条件有多大的差别,只要有心,只要肯花功夫,都能从“听力练习”和“听力测验”两大板块中发现“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通往音乐宫殿之路。而众多的题量,又为“熟能生巧”的“熟”,提供了*基础的条件。 我想《音乐考生听力冲刺》的*大功效,应该是为打破音乐学习上明显的、日趋扩大的城乡差距、东西差距产生相当的作用。能够投身于明师门下的音乐学子永远只能是极少数的幸运儿,如果无此幸运,如果有此机缘而地隔千里或囊中羞涩,如果进不了补习班也找不到老师,如果放眼四邻找不到一个哪怕是曾经落榜的音乐考生可以告诉你进了考场该怎么办,如果奔走数十里找不到或者买不起学习乐理和听力所必须的钢琴,如果搜遍全城连一张五线谱纸都买不到(更不用说是音叉)……那么,我们所做的没人做的事情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能够这样请你用不管什么方法告诉我,我会对你感激不尽!当然,我们也相信《听力冲刺》能和《乐理新思路》一样,为全国所有辛劳在**线的音乐教师提供一点帮助,无论是帮助你备课,还是帮助你授课,还是帮助你出题,或是帮助你改题,哪怕是仅仅能够免除你在课堂上一天弹奏节奏、音程、和弦和功能序进达几百次之多的这样劳力伤神的“低级劳动”,我们也会觉得十分欣慰(我们在制作软件的过程中也是包含了成千上万次“低级劳动”的呀)。或者,已经踏进音乐学府的学生也能够从中得到他所需要的练习,以便更加潇洒、更有信心地应对教授的考题?或者,万千音乐专业人士能在工作与创造之余,利用它来回顾、巩固已有的音乐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音乐能力?如果能够这样,就是对我们的鼓励、对我们的奖励、对我们的激励,在这里我们要说的只有一句话: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