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夏永学主编:郑绍敏/等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1999-01-01 |
特色:
编辑说明:编写说明《高等中医助学助考丛书·中药学》是以全国高等中医院校1994年规划教材《中药学》教学大纲、1983年全国中医院校统编教材《中药学》教学大纲和高等教育中医专业《中药学》自学考试大纲为指导,并结合北京市文凭考试《中药学》课程考试大纲(试行)编写而成的助学助考用书。全书综合了1995年版规划教材《中药学》(以下简称六版教材)、1984年版统编教材《中药学》(以下简称五版教材)及1990年版北京市中医自考教材《中药学》(以下简称自考教材)的主要内容。希冀为中医院校各类在读生学习掌握中药学知识和通过相应考试,为中医药各类在职人员顺利通过职称晋升和执业师资格考试,以及喜爱中药的读者学习中药知识提供有益的帮助。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为自学辅导部分,下编为自测助考部分。书前列目,书后附中药汉名索引,以便查阅。此外,考虑到北京市文凭考试属大专水平的考试,其大纲与本科大纲相差较大,故特将此大纲全文附于书后,以便民办大学学生参考。自学辅导部分,一般按六版教材的章节顺序撰写。总论在前,各论在后,全书共28章。每章又分为目的与要求、内容提要、小结三部分。各章的目的与要求,总括了前述三个大纲和文凭考试大纲关于本章的学习目的与要求,并将所学内容按重要程度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所谓了解,在总论即指熟记某一概念或基本知识;在各论单味药,则指熟记某药的药性特点、功能、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所谓熟悉,在总论即指熟记某一概念或基本知识,并会举例说明;在各论单味药,即指熟记某药的性能特点、功能、主治、特殊用量用法及使用注意。所谓掌握,在总论和各论各章前言,即指熟记某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并能应用中医药理论对其进行解释;在各论单味药,即指在理解基础上系统记忆其性能特点、功能、主治、常用基本配伍、特殊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品种来源(指诸大纲要求了解的少数多品种药),并能应用中医药基本理论解释其作用机理。此外,在六版教材的教学大纲中,各论的各章节中还列参考药物一项,今一并归入了解项内,不再单列。各章的内容提要,以精练的文字综括了六版、五版教材和自考教材相关章节的内容。总论分7章,简介中药发展简史、中药基本理论等,具体撰写体例按各章节的内容灵活处理。各论共收载药物520种(包括附药76种),按其主要功效分列于22章中。每章有章前说明和单味药介绍。章前说明按含义、性能主治、分类及特点、使用方法、使用注意,次第撰写。未分节的章,若能分类即列分类及特点一项,不能分者即不列;原已分节的章,只在分类及特点项中论述各节药物的性能特点,而各节单味药之前不再另述。单味药的概述,按基源、性能特点、功能、主治、常用基本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及附药次序撰写。根据各大纲要求,单味药各项的撰写原则是:①基源,只列药物的中文科名,对品种复杂者,一般只列主用品种;若大纲明确规定须了解其品种来源者,即在条文之首先列主用品种,余在条文之后附注说明,并简述其性能主治与主用品种的相异处。②性能特点,力求一言而中,明快简洁。③功能主治,论述务求准确、条理、清晰,并与性能特点相呼应;主治证一般用病或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