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主编:李业甫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0-10-01 |
特色:
编写说明《推拿治疗学》是中医推拿专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临床课,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广泛收集了各地推拿名流的经验,结合自己的体会,并参考有关推拿专著和教材编写而成。全书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主要论述推拿作用原理、推拿治疗原则、基本治法,以及推拿配穴处方等有关问题;中篇以介绍推拿疗效较好的内、妇、五官科、软组织损伤、关节脱位等常见病证为主;下篇介绍常见病自我推拿方法、推拿介质与热敷。本书由安徽中医学院李业甫主编,陕西中医学院王忠华、福建中医学院吴真辉为副主编,北京中医学院臧福科审定。参加编写人员有方向明、王忠华、王善楠、白效曼、车俊生、李业甫、余润明、吴真辉、尚莉丽、陆珍千、张少样、张建华、费季翔、骆祖亮、奚中奋、裴仁和。编者
片断:三、扶正祛邪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就是人体正气与外邪相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若正气盛,邪不得侵,则病退;若邪气盛,正不能胜邪,则病进。因而治疗疾病,就是要扶助正气,祛除邪气,改变正邪双方的力量对比,使之向有利于健康的方向转化。“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邪正盛衰决定病变虚实。“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虚泻实,是扶正祛邪这一原则的具体运用。扶正即是补法,用于虚证;祛邪即是泻法,用于实证。祛邪与扶正,虽然是具有不同内容的两种治疗方法,但其是相互为用,相辅相成的。在推拿治疗中,就是通过手法作用和练功来增强体质,调整气机,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以达到祛除病邪,恢复健康的目的。四、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是受着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在治疗时,就是要根据多方面的情况来考虑,如时令气候、地理环境等。尤其是患者个人的体质因素,对疾病的影响更大。病人的年龄、体质、性别、生活习惯及耐受程度和职业等各不相同,需运用各种不同方法治疗。因此在推拿治疗中,必须遵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治疗原则,并根据这个原则来选取部位和穴位,选取手法及手法的刺激量。如患者体质较强,操作部位在腰臀四肢,病变部位在深层,手法刺激量要大;患者体质较弱,或为小儿,操作部位在头面胸腹,病变部位在浅层.手法刺激量应小。同时在操作方向和操作时间长短也有不同。此外,患者的职业、工作性质和条件等,与某些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在诊治时也应注意,否则就不能取得预期的治疗效果。五、异病同治,同病异治同一疾病,根据病因病机及其发展的阶段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叫做“同病异治”;不同的疾病,由于其病因病机相同或处于同一性质的病变阶段,而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这叫做“异病同治”。在推拿治疗中,伤科疾病、头痛、失眠、胃脘痛、胃下垂、月经不调、痛经等,以及小儿腹泻、呕吐、疳积、咳嗽、发热等都可按照“同病异治”、“异病同治”这一治疗原则来进行。第二节治疗方法推拿是祖国医学外治法之一,其基本治法以中医基本理论为依据,不外乎补虚泻实,扶正祛邪,调和阴阳,使气血归于平衡,达到治病的目的。根据推拿手法的性质和作用量,结合疾病性质、部位和推拿作用等,其治法分为温、补、通、泻、汗、和、散、清八法。现分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