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学艺术

作者歌德译者:范大灿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1-01

特色:
这是一本歌德的著作,整本书包含的艺术范围极广,包括文学、诗歌与绘画。歌德从自身的艺术角度出发,对一些画做了一番自己的评估,并对一些诗歌创作人做了一些介绍,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来了解这些名画与著名文学艺人在歌德眼中是怎样的。该书为歌德的一本文集,汇集了歌德对文学艺术的评论和见解。书中配有插图百余幅,不仅全面地涉及文集中所论及的主题,而且收录了当时著名的画家为歌德画的肖像和歌德自己的画作,展示了歌德的生平足迹,是歌德的思想与生平的生动传记。

文学上的无短裤主义在《柏林时代及其趣味文库》本年度第三期上刊载一篇题为《论德国人的散文与辩才》的文章,编者们自己承认,他们刊登这篇文章不是没有顾虑的。至于我们,并不指责他们采用了这份不成熟的文稿,因为,文库就应当收藏代表一个时代特征的证据,既然如此,同时把这个时代的丑陋的东西永久保存下来也是它的职责。虽然用以表示具有广博精神的那种斩钉截铁的语气和套路在我们的批评界并不新鲜,但是个别人退回到更为粗野的时代还是值得注意的,因为谁也无法阻挡他们。因此,虽然我们必须讨论的问题已经多次讨论过,并且或许以前的讨论比我们的讨论更好,《季节女神》杂志还是想在这些应该讨论的问题的范围内保存一份证据,证明除了那些对我们的作家不公正的过分的要求以外,还有人默默地对那些同他们的努力相比报酬过于菲薄的作家怀着公正而又感激的感情。文章的作者对于德国人没有写出优秀的、经典的散文作品感到遗憾,于是他高高地抬起他的脚,想迈一大步就可以几乎越过我们的几十位*优秀的作家,他不说出他们的名字,而是用有节制的赞许和严厉的斥责刻画他们,以至于让人很难从他那漫画式的描绘中再认出这些作家来。我们确信,没有一位德国作家认为自己是经典的,他们每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要求都比特尔西特斯杂乱无章的要求严格,特尔西特斯反抗的是一个使人敬仰的社会,这个社会绝不要求人们必须赞赏它所作的努力,但它可以期待人们会赏识它的努力。我们并不想对我们面前这篇不论是构思还是写作均属低劣的文章加以评注。我们的读者读完这篇已经标明出处的文章,不仅会感到厌恶,而且还会批判和惩罚那种硬要挤进优秀者行列,把优秀者排斥出去,由他们自己取而代之的粗野放肆的做法,这种做法是真正的无短裤主义。只不过,对于这种粗野的强求反抗得还不够。谁要认为,把特定的概念同他讲话或者写文章时使用的词结合起来是一项绝对必要的职责,他就很少会使用诸如经典作家、经典作品这样的表达方式。一个经典的民族作家在什么时候和什么地点会产生呢?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在自己民族的历史上发现了伟大的事件同它们的后果处在幸运的和意义重大的统一之中,他不放过他同胞的思想中的伟大之处,不放过他们感情中的深沉,不放过他们行为中的坚定不移和始终如一,他自己充满民族精神,并且由于内在的禀赋感到有能力既对过去也对现在产生共鸣,他发现,他的民族已有很高的文化,因而他自己受教育并不困难,他搜集了很多资料,眼前有他的前人做过的完善或是不完善的试验,如此众多的外在与内在的情况汇总在一起,使他不必付高昂的学费就可以在他风华正茂之年构思,安排一部伟大的作品,并能一心一意地完成它。如果把能够产生一位经典作家,尤其是一位经典的散文作家的条件与本世纪*杰出的德国人的工作环境相对照,那么凡是看问题清楚、考虑问题公正的人都会怀着敬意对这些*杰出的德国人的成功表示赞赏,对他们的失败由衷地感到惋惜。一篇意义重大的文章犹如一次意义重大的演说,都仅仅是生活的结果。作家与普通人一样不能制造他降生和工作的条件。每个人,包括*伟大的天才在内,在一些方面受他所处的那个世纪的苦处,正如在另外一些方面会从它那里受益一样。因此一个出类拔萃的民族作家的产生,我们只能向民族要求。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地理位置把德意志民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而政治形势却使它四分五裂而指责它。我们并不希望出现能在德国为经典作品的产生创造条件的那种变革。因此要求改变观点的责备是*不公正的责备。人们只要看一下我们过去和现在的境况,只要观察一下德国作家产生的特殊环境,他们就很容易找到评论这些作家时应持的立场。在德国根本没有一个作家们可以聚在一起的社会生活中心,在那里每个作家都可以受到他所从事的专业的教育,但这种教育又是按照一种方式,根据一种思想进行的。德国的作家出生在四面八方,所受的教育五花八门,大多数人都沉溺于自己以及由各不相同的情况所造成的印象之中;他们人迷地偏爱本国或者外来文学中这个或者那个范例.为了在没有指导的情况下检验自己的力量,他们不得不做各种各样的尝试,甚至不得不做一些敷衍塞责的事;只是经过仔细思考才慢慢地确信自己该做什么,只是通过实践慢慢地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一再被大批毫无审美趣味的读者引入歧途,这些读者在吸收好的东西之后,又以同样的兴致吞食坏的东西;然后又由于结识了有教养的读者而精神振奋,但是这些读者分散在这个大帝国的各个地方;受到与他们一起工作、一同奋斗的同伴们的鼓舞。就这样,在经历这一切之后,德意志作家终于进入成年期,这时为了自己以及家庭的生计不得不向外界寻求,搞到一笔资金,好让他训练有素的才智所致力的事业能够面世,因而常常不得不带着极为悲痛的感觉去干那些他自己并不器重的工作。哪一位受尊敬的德国作家不是在这样一幅图像中认同自己的?哪一位作家不是谦逊地、哀痛地承认,他曾经经常地渴念有机会能及早使他特有的天赋服从于一个全民族的文化?然而遗憾的是这种文化他至今也没有找到。上层阶级的教养来自外来习俗和外国文学,尽管这也给我们带来许多益处,但它还是使得德意志人不能及早地发展成为德意志人。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