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宋玉兰, 王太祥著
出版社: 经济管理出版社
CIP号:2016307850
书号:978-7-5096-4803-2
出版地:北京
出版时间:2016.12
定价:¥48
中国是棉花生产和消费大国,棉花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然而,由于棉花生产成本不断攀升、棉花价格市场不稳,再加上传统的以“劳动资源”为主的精耕细作生产方式,使得棉花生产比较优势不断下降,农民植棉意愿不强,导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和棉花产量稳定差。与此同时,我国棉花需求市场又处于回暖期,棉花进口量不断增加,大量的棉花进口对于中国棉花生产,尤其是中国纺织行业造成很大的冲击,中国棉花产业受到严重威胁,中国棉花资源进入了战略性短缺时期。根据农业增长理论,技术进步是农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动力源泉。因此,在种植面积和劳动力传统生产要素难以有效增长的现实背景下,我国棉花生产增长的根本出路依旧在于不断提高棉花生产技术进步。那么,现阶段技术进步对中国棉花生产增长的贡献力到底有多大?中国棉花技术进步源泉又是什么?其次,我国棉花生产要实现稳定甚至突破性增长的技术进步路径又是什么?最后,中国微观棉农技术选择方向与宏观技术进步趋向是否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如果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这些问题的解决是适时适度推进我国棉花技术进步的基础和前提。围绕这些问题,本书基于我国棉花生产在全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产业地位,从技术进步视角为切入点,抓住中国棉花技术进步路径的差异性特性,探寻影响技术进步路径差异性的关键要素,从而为制定稳定和提高我国棉花供给能力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本书基于农业经济增长理论和技术进步理论的基础上,在确定技术进步是中国棉花生产增长的动力源泉的基础上,进一步分解中国棉花技术进步的源泉和识别技术进步趋向。接着,为了促进技术进步,从棉农技术采用行为和生产技术效率两个角度,识别影响中国棉花技术进步的障碍因素。最后,在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棉花技术进步提高的路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