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语境中的《德意志意识形态》

作者(日)广松 涉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1-01

特色:
本书是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广松涉编译,1974年由(日本)河出书房新社出版的新编辑版《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中译本。因为本译本对日文版的一部分符号、略称进行了调整,所以省略了日文版中的凡例。 原书取的虽然是《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书名,却只收录了其中具有特别资料价值的**卷**篇《费尔巴哈》。原书由日文版和德文版两册构成,彼此相互对应。 对于德文版,保持了其正文的原状,只翻译了广松的脚注,对于日文版,在《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的基础上翻译成了中文。中译本将原书合二为一,中译文排列在前,德文原文排列在后。 收录广板的两篇论文,即《德意志意识形态》在文献学上的诸问题》和《青年恩格斯思想的形成》,以期读者对广松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文献学研究上的主要观点有所了解。 译者的说明作为“译者注”排列在中译文的后面,以与广板的注释相区别。中译本的符号以前各种版本的略称,撰写者字体区分;删除的区别;[ ]内的语句是在广松在手稿有破损或者是单词末写完整的情况下根据前后文进行推断后补充的内容。各种符号、略称在书中的使用情况,请参见“中译本凡例示例”。

本书是日本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广松涉编译的《德意志意识形态》**卷**篇《费尔巴哈》及其相关论文的中译本,也是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本比较文献学专著。 历史唯物主义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再熟悉不过的名词了。然而,其成立过程以及它在马克思主义所占的地位,我们却未必十分清楚,这主要是因为被称为宣告历史唯物主义成立的马克思恩格斯的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卷**篇《费尔巴哈》是一未完稿,在马克思恩格斯生前没有公开出版过,而后来的几种版本,例如梁赞诺夫版、阿多拉茨基版、巴加图利亚俄文新版、新德文版又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未能如实地再现马克思恩格斯在撰写过程中的文献学语境,再加上前苏联教条主义的不良影响,使得我们已经难以看出历史唯物原貌的缘故。 广松版的*大特点在于它按手稿原来的页码重新排列,将马克思与恩格斯的手稿用不同的字体区分开来,并忠实地再现了手稿的推敲、修改过程。可以说,这是为我们跨越对马克思主义的庸俗注解而回归马克思主义而架起的一座桥梁。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