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维尔斯坦

作者索尔·贝篓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11-01

特色:
这是一本以美国著名学者艾伦·布卢姆为原型的小说。 八十四岁高龄的索尔·贝娄凭借其丰厚的人生感悟,以深刻的洞见与动人的情愫,使本书成为一次爱与记忆之旅。书中回荡着勇气、人性、悲哀与欢乐,堪称一曲友谊与生活的挽歌。 艾贝·拉维尔斯坦是中西部一所著名大学的杰出教授,他的学生多成为政界有权有势的人物。在密友齐克的建议下,拉维尔斯坦就影响人类历史命运的一些重要观念撰写了一部著作。出乎意料的是,这样一部表达个人思想和信念的著作,竟然成为一本全球畅销书;拉维尔斯坦也由此成为百万富翁。在享受奢华的物质生活和学生们信徒般的崇拜之余,拉维尔斯坦请齐克为他写一部加忆录。在拉维尔斯坦感染艾滋病去世后,齐克自己也历经生死考验,朋友的嘱托令他有一种紧迫感,但他每每又不知如何开始。萦绕在他脑海中的是拉维尔斯坦的种种趣闻逸事,是他对于道德、哲学、历史、爱与友谊等等的思考。

本书是索尔·贝娄的第13部长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一位现代的苏格拉底逐步走向死亡的故事。阿贝·拉维尔斯坦是美国中西部一所大学的哲学教授,是一个快乐、有超凡魅力的有争议的人物。由于接受了老朋友———作家齐克的建议,写了一本攻击相对论、美国的教育制度和美国日益下降的国际地位与影响的畅销书,因而一举成名,成了包括罗纳德·里根和玛格丽特·撒切尔等大人物的座上宾。在拉维尔斯坦身上表现出多种矛盾,他一方面是一位严肃而有激情的教授,另一方面又喜欢麦尔·布鲁克的电影和巴洛克音乐。他既是一个永恒价值的追求者,又热衷于饶舌和各种奢侈品;他既是一个新保守主义者,又和一个娈童生活在一起。 普遍认为贝娄的这部新作很大程度是一部披着长篇小说外衣的回忆录,小说的主人公拉维尔斯坦实际上是根据他的老朋友、《美国意识的终结》的作者、已故的阿兰·布鲁姆的形象写成,而老作家齐克则是贝娄自己。他之所以不写一部纪实的回忆录而选择了小说,是因为他不愿意写一篇个人的或学术性的回忆,而是要获得更大的自由度,为一种消失的思想模式写一首挽歌。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