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

作者(美)罗杰.菲德勒译者:明安香主编:刘继南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0-01-01

特色:

片断:nbsp;媒介形态变化的原则变革并不是绝大多数人所期望的,也不是特别便于预测的事情。即使对于那些刺激技术和社会变革的投资者和发明者来说,把未来具象化都是一个棘手的问题。然而,尽管变革常常引起躁动不安,人类却似乎具有迅速吸收新思想、新产品和新服务的独特习性,只要一旦他们发现这些东西能够与他们对现实所作的个人和文化界定相吻合。看来,没有一个人是完全为变革作好了准备或能够准确地预测结果的,不过我们都可以通过学会认识变革的历史沿革和机制来开始观察未来的可能形态。本章将介绍评估变革和评价新的媒介①技术的几种框架。本章也为掌握媒介形态变化的过程奠定基础,随后各章将建立在媒介形态变化过程的基础上。面对变革在美国的文化中对新技术的吸收是如此之快以至于历史的视角往往失落在这一过程中。例如,*近我在访问一家报纸时,我见到一位年轻的美工人员,他当时正在苹果麦金托什电脑上绘制一种解释示意图。当我无意中谈到新闻图形时,他时不时地停下来考虑我刚才所说的,然后又把他的注意力转到他的电脑屏幕上。*后,他松开了他正在用来画图的鼠标,严肃地看着我。“你知道,”他说,“我甚至无法想像没有电脑你怎么能创作新闻图形。”他的意见表明,剧变的新技术和新概念是多么迅速地就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平常事。1984年当我正在建立赖特-里德图形网络时②,凡是与我交谈过的报社美术工作者,能想像到用电脑绘图的简直是凤毛麟角。当我把这种新式工具展示给他们看时,大多数人公开表示怀疑,有的甚至反感。尽管起初遇到了反抗,然而,在不到十年的时间里,电脑还是取代了全世界几乎每一个艺术部门的机械绘图工具。今天,在更多的报纸和杂志上印刷出版了更多的信息图形——地图、图表、图形、示意图等等—一这远不是引入电脑图形系统以前可以想像的,甚至是根本不可能的。它们既带来了图形在内容、时效、形式和质量等方面的根本变化,同时也带来了新闻美工人员在角色和地位上的根本变化。在电脑和激光打印机普及之前,美工人员依靠的是那些近一个世纪以来都没有多少变化的工具。包含在图形内的每一个字都必须手写或检排并小心翼翼地剪贴到适当位置上。如果要添加质地和颜色,就要求美工人员在一幅图形适于送去印刷以前,手工准备经过照排的覆盖物。单是一幅图形,从构思到完成的全过程往往需要一整天。个人电脑的影响电脑并没有明显地减少美工人员制作图形初稿所需的时间量。使用它们所需的技巧和才能也不比老式的绘图工具少。它们*大的贡献在于,它们能够剔除那些耗费时间、劳动强度大的生产步骤,往往在截稿时限之前几分钟允许对图形进行迅速的编辑和更新。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