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酯涂料

作者汪长春包启宇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4-01

特色:

简介本书是一本系统介绍丙烯酸酯涂料的专业书籍,主要涉及丙烯酸酯单体的制备、聚合方法、涂料各组分的选择、涂料的配制、涂料涂膜的形成及控制、缺陷的防治等。同时也对丙烯酸酯涂料的各个品种,如溶剂型、水基、高固体分和光固化等涂料进行了详细介绍。本书在注重涂料基本知识和新技术讲解的同时,也对可能影响涂料发展的新的合成技术进行了较详细的介绍。本书由从事涂料研究和生产四十余年的资深专家和对涂料理论具有相当研究的青年学者共同编写。既有对涂料技术的深刻理解,也不乏对涂料理论和发展的全新认识,是一本较好结合实用性和先进性的涂料论著。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适合于涂料研究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大专院校有关师生参考。目录第1章丙烯酸酯涂料简介111丙烯酸酯涂料的发展史112丙烯酸酯涂料的特性313丙烯酸酯涂料的主要品种和用途514本书的重点6第2章单体721丙烯酸酯单体的制备方法7211氰乙醇法7212高压Reppe法7213烯酮法8214丙烯腈水解法8215丙烯直接氧化法822甲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制备9221丙酮氰醇法9222乙烯法10223异丁烯直接氧化法10224甲基丙烯腈法1023主要的功能丙烯酸酯单体的合成11231羟基丙烯酸酯单体的合成11232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11233N羟甲基丙烯酰胺12234甲基丙烯酸三甲氧基硅丙酯12235含氟丙烯酸酯单体1324丙烯酸酯单体的特性13241丙烯酸酯单体的化学性质13242丙烯酸(酯)单体的物理常数1525丙烯酸酯单体的分析方法1826丙烯酸酯单体的运输、贮存和毒性19参考文献22第3章丙烯酸酯单体的聚合反应及聚合方法2431普通自由基聚合24311自由基聚合的特点24312聚合机理2532基团转移聚合反应31321基团转移聚合反应的特点31322基团转移聚合的影响因素31323GTP聚合反应机理3533可控自由基聚合反应36331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37332稳定氮氧自由基调控聚合47333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自由基聚合51334活性自由基聚合展望5834丙烯酸酯树脂合成条件及结构控制59341单体选择59342玻璃化温度的设计61343共聚物的组成及分布影响62344溶剂对聚合反应及产物的影响65345引发剂的品种、用量和加入方式对聚合反应和产物的影响66346温度控制对聚合反应的影响7335丙烯酸树脂制备的实施方法75351本体聚合75352溶液聚合76353悬浮聚合77354乳液聚合79参考文献80第4章溶剂8441溶解的基本理论8442溶剂的分类88421弱氢键溶剂88422中等氢键溶剂90423强氢键溶剂9343选择涂料溶剂的原则95431溶解能力95432溶剂的挥发性能97433溶剂的黏度102434溶剂的易燃性103435溶剂的电导率105436溶剂的表面张力105437溶剂的毒性10544有机溶剂的光化学反应106参考文献108第5章颜料与颜料分散10951着色颜料的通性109511颜色109512着色力110513遮盖力111514耐光性、耐候性112515耐热、耐酸碱性112516耐溶剂性112517分散性11352着色颜料的主要品种113521钛白113522炭黑117523透明氧化铁120524酞菁颜料121525高性能有机颜料12553颜料分散的基本原理133531颜料的形态133532颜料分散过程134533颜料分散体的稳定性137534颜料分散状况的评估140535颜料分散剂142536颜料分散体153537通用色浆(色母)158参考文献161第6章涂料的流动控制和成膜16461黏度164611黏度的基本概念164612聚合物溶液的黏度166613含分散相体系的黏度16962涂料的黏度与体系Tg的关系171621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Tg)171622玻璃化温度(Tg)与涂料黏度关系17263涂料中的流体类型174631牛顿流体174632非牛顿流体17464涂料涂膜的形成和控制176641溶剂的挥发和热熔合176642交联成膜176643乳胶漆的成膜18165丙烯酸酯涂料成膜过程的特点183651一般溶剂型丙烯酸酯涂料体系183652高固体分丙烯酸酯涂料185653水基丙烯酸酯涂料185参考文献186第7章涂料中的表面化学问题与涂膜缺陷18771涂料的表面化学187711表面张力187712润湿作用与接触角188713粗糙表面的润湿190714基材的吸收性能对涂膜张力的影响192715润湿的动力学因素19372表面张力与涂膜缺陷194721流平194722流挂199723蠕动、缩孔及相关缺陷202724发花和浮色206725起皱与皱纹漆209726起泡和爆孔211727泡沫213参考文献214第8章溶剂型热固性丙烯酸酯涂料21681热固性丙烯酸酯涂料的交联化学21782羟基丙烯酸树脂及其改性树脂涂料221821羟基丙烯酸酯涂料221822叔碳酸缩水甘油酯改性丙烯酸酯涂料229823己内酯和碳酸酯改性丙烯酸酯涂料236824聚酯改性丙烯酸酯涂料241825烯烃改性丙烯酸酯涂料25083氨基丙烯酸涂料254831氨基丙烯酸涂料的固化反应254832氨基丙烯酸涂料的固化反应的潜催化剂258833氨基丙烯酸涂料的主要特性讨论26384聚氨酯丙烯酸涂料270841聚氨酯丙烯酸涂料的化学反应270842固化反应的影响因素272843聚氨酯丙烯酸涂料的应用27585其他类型热固性丙烯酸涂料279851含羧酸基丙烯酸树脂涂料279852有机硅丙烯酸酯涂料282853有机氟丙烯酸酯涂料287参考文献291第9章水基丙烯酸酯涂料29391乳液型丙烯酸酯涂料294911乳液型丙烯酸酯涂料的特点294912聚丙烯酸酯乳液的制备295913乳液型丙烯酸酯涂料的配制309914涂料的施工方法311915涂料的用途312916涂料的应用举例313917改性丙烯酸酯乳液涂料31492水稀释型丙烯酸酯涂料318921水稀释型丙烯酸树脂的制备319922涂料的配制324923涂料的施工324924涂料的用途326925应用举例32693水溶液型丙烯酸酯涂料328931水溶液型丙烯酸酯树脂的制备329932涂料的配制332933涂料的施工333934涂料的用途334参考文献336第10章高固体分丙烯酸酯涂料338101高固体分丙烯酸酯涂料对其组成成分性能要求338102影响丙烯酸酯涂料黏度的因素及可采用的对策3391021丙烯酸树脂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3391022丙烯酸树脂的官能团分布3421023丙烯酸树脂的玻璃化温度3441024溶剂的影响3451025颜料347103降低丙烯酸树脂黏度的常用方法3491031降低聚合物的分子量3491032控制聚合物的玻璃化温度3511033引入CarduraE10组分3521034采用过氧化叔戊基为自由基聚合引发剂3561035引入含环烷基丙烯酸酯单体358104高固体分丙烯酸酯涂料举例3611041高固体分聚氨酯丙烯酸涂料3611042高固体分氨基树脂丙烯酸酯涂料3631043聚氨酯多元醇共混改性丙烯酸树脂高固体分涂料3641044用硅氧烷封闭羟基的丙烯酸树脂高固体分涂料3661045有机硅改性丙烯酸酯高固体分涂料3731046引入CarduraE10的丙烯酸树脂高固体分涂料376参考文献379第11章UV固化的丙烯酸酯涂料381111UV固化的丙烯酸酯涂料的特点381112UV固化的丙烯酸酯涂料的组成和影响因素3811121光引发剂3821122丙烯酸酯预聚物3891123活性稀释剂3991124颜料4011125紫外光源4031126涂料固化气氛404113UV固化涂料的制备举例及相关因素讨论4051131预聚物制备及其影响因素4051132颜料类型及用量对涂膜性能的影响411114UV固化涂料的毒性问题415115UV固化的丙烯酸酯涂料的应用举例4161151木器涂料4161152光纤涂料4181153塑料涂料4201154纸张涂料421116UV涂料的新品种——水性UV固化涂料422参考文献423第12章丙烯酸酯涂料用微凝胶的合成及应用425121微凝胶的概念425122微凝胶的基本性质426123聚合物微凝胶的制备方法4291231乳液聚合法4291232分散聚合法4291233溶液聚合法4321234物理交联法432124丙烯酸酯微凝胶在涂料中的应用436参考文献440附录441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