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普拉斯托夫/国别:Russia/俄罗斯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1999-12-01 |
特色:
阿尔卡季·亚历山德罗维奇。普拉斯托夫(1893——1972)出生于沙俄时期,但他从涉足画坛到进入创作成熟期直至逝世,则都在苏联时期。因此,在美术史上,他被视为苏联画家。伏尔加河边的一个村庄,是画家的家乡,他生于斯,长于斯,一生怀着热烈的情感,以抒情的手法,描写土地上的劳动者和他们的心灵美德,描绘农村田园诗式的生活场景。大自然在其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他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作品朴实,很有韵味,像是一首又一首诗歌,被公认为苏联美术史上的艺术瑰宝。普拉斯托大是一位色彩大师。他的绘画技巧,源于前辈大师、巡回画派名家波列诺夫、谢罗夫和列维坦等人。他们精卓、熟练的油画技巧,给于普拉斯托夫以莫大教益。此外,民间艺术,俄罗斯圣像画的纯净、响亮的色彩,对形成普拉斯托大的绘画风格和色彩体系,也不无启发。在普拉斯托夫的调色板上,融会了古典和民间的艺术语言,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优美、丰富、响亮的色调。曾经有人认为他“追求单纯的油画效果”,有“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倾向”。而经历了历史的沉淀之后,回过头来,人们发现,正是普拉斯托夫色彩丰富的作品,把苏联油画艺术推向新的境界。普拉斯托夫在我国也有广泛影响。他的《法西斯的飞机飞过之后》和《拖拉机手的晚餐》等作品,在五六十年代,几乎为一代读者所耳熟能详,深受喜爱。我国油画家从普拉斯托夫的选材角度、用色及艺术技巧上,得到诸多启发和借鉴。发誓当画家普拉斯托夫,1893年1月31日出生于俄罗斯的母亲河——伏尔加河边的村庄普里斯洛尼哈。普拉斯托夫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村里画圣像的艺人。幼小的普拉斯托夫禀赋独厚,对色彩有敏锐的感受,极富艺术灵气。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下,他深深地爱上了艺术。村里有教堂,却没有学校。5岁时,普拉斯托夫就被送往辛比尔斯克市上小学。学习期间,他时常躲到人少的角落画些图画。后来普拉斯托夫回到故乡,恰巧村里来了一批手艺人,他们来修复由普拉斯托夫的爷爷和父辈完成的教堂壁画。年幼的普拉斯托夫**次亲眼看到民间艺人用鲜艳多彩的颜料作画。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发誓说:“我也要当油画家,其他什么都不干。”在辛比尔斯克上中学的时候,普拉斯托夫遇到了一位专业画家——德·阿尔汉格利斯基,他是素描教师。正是这位启蒙教师,引导普拉斯托夫走向艺术的殿堂。他不仅教会普拉斯托夫如何掌握艺术的基本功,练习素描技艺,而且向他介绍了巡回画派大师列宾、苏里科夫、瓦斯涅佐夫、谢罗夫和列维坦的作品,给他看了许多油画复制品,使他眼界大开。他与这位恩师的友谊,地久天长,终生不渝。1911年,普拉斯托夫有机会到喀山市参观画展,这是他**次看到油画原作。巡回画派名家瓦·波列诺夫的作品,令他激动,令他向往,油画原作与复制品是多么的不同!普拉斯托夫对油画艺术更加着迷了。他看得如痴如醉,当画家的决心更坚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