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匠油画中的女性

作者金鑫
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9-03-01

特色:
男女的情感纠葛历来是艺术家牵魂动魄的恒久主题。男女之爱曾以巨大的魅力,陶醉他们的情思,激发他们的灵感,从而创造了绚丽迷人的两性文化。艺术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类审美地表达自己性爱经验和梦想的历史,而女性自然而然成了这一“梦想历史”的主角。作者自述:历史记忆中的女性在久远的洪荒岁月,人类祖先便在艰辛漫长的生存跋涉中,学会用创造性的劳作索取衣食,改造自然。并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己。在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科学的生成传递、蜕变演进中,创造出神秘而富梦幻色彩的“理想王国”,以求精神解脱与升华。寓希望于虚构的神灵护伤之下,自奉为自然之子,又时刻观照自身存在的价值,膝陇地跨人创造文明的旅程。从群居的原始时代,到初级社会结构形态出现,先民们便以丰富的想像力编织着离奇的童话,用以消解狂暴的自然威力所施予的沉重心理重负,赋予自然力以神圣的尊严。或把人神化,或将神人化。男人和女人不仅相依为命地为生存和繁衍而辛劳,也扮演着美妙故事中主人公的角色。历尽曲折,完成了从神的时代、英雄的时代到人的时代的自我认识的飞跃。人“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哲理,终于引导人类“从虚幻的天堂返回了实际的人间;从‘理性的本质’返回感性丰满的生命存在。”然而这是经历几千年的男耕女织、男尊女卑、男女平等观念的演化,同礼俗禁忌、宗教信条、道德纲纪的搏击中,逐渐觉醒,才实现了从愚昧到文明的超越。古往今来,芸芸民众。大师巨匠谱写了一部辉煌灿烂的人类文化史,记载了永未停息、永无止境的审美精神追求的足迹。折射出人对美的永恒的向往,藉以宣泄心性的冲动,实现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求取的梦想。中国“诗经”里,那凄婉绵情,男女依恋的愁肠;希腊“神话”中,那征战厮杀,人格化的英雄形象;以及东西方宗教对风情世态、习俗礼法的巨大影响,都毋庸置疑地在追寻着一个共同的梦境:建造人的精神归宿地——得以宁静栖息的“伊甸乐园”。自然神时代,女性曾以生命之源的象征,被尊崇为至高无尚的偶像,为众生匍匐、顶礼膜拜;英雄时代,男人腰悍勇武、能杀善射,称雄氏族,女性则屈尊而成从属;当宗教取代自然神和英雄时,不仅男人成为天主的仆人,劳动剩余价值,首先使女性沦为奴隶Z待封建社会进人鼎盛,神权君权台一,宗法礼教使人性彻底混灭,女性在君权神受幽灵的笼罩中,处境卑微且惨遭摧残。虽然古希腊哲人早就指出“认识你自己”的哲学命题,力图对“人性”规范积极的定义,中国的儒、道哲学也早已把关于人的善与美,作为解释事物的出发点。然而直至14世纪欧洲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向中世纪禁欲主义神学和经院哲学权威宣战,“人性”才堂堂正正地登上文化舞台;把有血有肉有情有灵的“人”提升到自尊自爱自敬自赏的地位。于是,揭示和塑造人的心灵便成为艺术追求的基本取向。当我们静下心神,经除烦恼,走进古希腊,跨越中世纪,漫步在文艺复兴之后几百年来所建造的文化长廊、艺术圣殿之中,细细领略,轻轻采集,静静浏览,会顿觉柔柔似水的音符在耳边流淌,熠熠生辉的诗情在心中鼓荡。爱与美的灵光,会慢慢涤荡郁积心田的阴暗尘垢;真与善的圣火,会悄悄点燃压抑胸中的纯真欲望;形与色的幻境,会默默启迪深藏肺腑的圣洁情操。精神悠然超脱、灵魂恰然净化。美的陶冶使空虚的心灵变得充实,使渺茫的人生变得自信。艺术,像慈祥的保姆把我们领出几时的摇篮;像智慧的教师培育我们健全的成长;像伟大的贤哲教导我们塑造完美的人格。艺术的伟力是滋育人生焕发出永恒的青春活力,让世界变得无限美好。在艺术史上,男女之爱曾以巨大的魅力,陶醉艺术家的情思,撞破灵感的闸门,创造出绚丽多彩的两性文化。哲学家也曾用“性”诠释过艺术的起源和审美动因,甚至断言“美是直接起源于性感”、“艺术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类审美地表达自己性爱经验和梦想的历史”。对此,我无意深究这“某种程度’的内涵界定,也不想妄加评论,但也难以全然苟同。因为艺术的起源极其复杂,艺术的历史极端曲折,艺术的审美范畴也极为宽泛。难以用“唯性”的尺度一而概论之。不过,对人的本质的关注,男女的情感纠葛确实是有史以来让艺术家牵魂动魄的恒久主题。男性的刚坚毅勇、雄智才华和英武宽厚的壮美心胸曾折断过无数智者的生花梦笔;女性的蕙心丽色,眉黛秋波和丰姿润肤的似水情怀也曾弹破过众多歌者的泣血琴弦。而令天才的学者穷神观化、梦往神游的还是那钟情男女悲欢离会的人生活剧。在莎士比亚、歌德、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和曹雪芹的笔下,曾以喷薄如火的热情赞美人性解放,通过跌宕的爱情波澜,沤歌为理想和命运而顽强抗争的伟大女性的崇高品格,塑造出彪炳千秋的完美形象。造型艺术,是凝固的诗歌、凝固的音乐、戏剧和文学,也是折射哲学思想光辉的*具持久感召力的形象而直观的审美观念载体。推动文艺复兴狂澜的大师们自乔托、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开创人文主义先河、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之风,绵绵五百多年;从希腊、罗马古老文明的发祥地,吹遍欧洲原野,影响所及北至寒冷的俄罗斯,西越英伦三岛,直至阿美利加,带动了美国的新英格兰文艺复兴。把西方艺术推向历史高峰,也把西方社会推向一个新的时代,呼唤出资产阶级崛起,引发了工业革命,为近代印象主义的诞生,现代主义的登台,提供了历史文化条件。这是一个辉煌的群星灿烂的时代。也许天性使然,每位名彪青史的艺术家均无一例外地以满腔热情关爱着女性,有的甚至如醉如痴,为女性艺术主题倾注了毕生的才智,创作出不朽的杰作,虽各自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观念的差异,显示出极为鲜明的时代的、民族的、地域的审美个性,但显而易见地贯穿着从神到人,从宗教到世俗,从精神禁锢到人性解放,从幽闭神秘的天国到生机勃勃的现实生活,从官苑达贵走向平民化的伟大转变的轨迹,闪烁着人性觉醒,艺术觉醒,美学观念觉醒的光华,世界文化才有今天如此令人陶醉的丰厚瑰宝。让我们的生活如此充实、如此甜美,如此目不暇接,当应以崇敬之情铭记艺术家的伟大功业,为我们筑建一个美轮美奂的精神家园。辽宁美术出版社从世界各大博物馆所珍藏的名画中,精选出西方各国、各时代、各学派的一百多位画家的三百多幅作品,汇集成《巨匠油画中的女性》,在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当代,物阜民康推动着人的精神需求,借助文化熏陶,把欲壑难填的平庸追求提升到情操高尚的文明水准,当是编者精心构想的深意所在。巨匠笔下有端庄的圣母、虔诚的信徒,稚气的天使和多情的爱神;也有华贵的皇妃、娇弱的公主,风流的贵妇和忠厚宫仆;还有优雅的舞女、凄怜的乞丐、朴素的农妇和纯真的村姑。从天堂到人间、从贵族到平民,透过林林总总的形象,饱含作者对美与善的颂扬与赞美;对丑与恶的鞭挞与揭露。而对那些社会底层的纺织工、牧羊人以及妓女和流浪者,则寄以深切的同情,为之呼喊、为之倾诉、鸣放出心底的不平。而今这些活生生的众生群像,虽已默默地走进历史,伟大的画家和画中人已成为遥远而去的故人,只能在博物馆中同他们进行心灵对话,然而那永不消失的精神魅力和永不削减的审美价值,却能永远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回忆。欣赏这些画作,对当代画家可能会从中汲取有益的滋养。对于普通读者可能是一次田园诗情般的漫步、一次美妙的精神旅游。这应该是出版这本画集的意义所在。门外闲言,权充序语,望子斧正。(李福来1998年4月22日)

在延绵数世纪的时间里,无数艺术家,诗人、作家都让自己的作品中,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对女性的情爱。而艺术家作品中的女性留在我们历史记忆里的印象更为深刻,更具有悠久弥新的魅力。《巨匠油画中的女性》即是时间跨越5个多世纪(15-20世纪)的西方艺术巨匠油画作品的女性作品选集,包括西方各国,各学派的一百多位画家的三百多幅作品。有端庄的圣母、虔诚的信徒,稚气的天使和多情的爱神;也有华贵的皇妃、娇弱的公主,风流的贵妇和忠厚宫仆;还有优雅的舞女、凄怜的乞丐、朴素的农妇和纯真的村姑……为我们筑建一个美轮美奂的精神家园。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