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论纲

作者张馨主编:卢元孝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10-01

特色:

片断:实践逐步向着“公共性”转化之时,提出公共财政的目标模式,显然是允许的。此时提出“什么是公共财政”的问题,既可以对过去20年的财政改革实践作一归纳总结,也可以通过理论上的升华,更好地指导我国财政的进一步改革,并在此过程中使我国财政理论得到全面更新。因此可以说,解决“什么是公共财政”问题,此其时也。实际上,人们对于许多新生事物的理论总结和概念界定,往往是落后于客观实际的发展的。不仅“公共财政”问题是这样,就是现在人们已耳熟能详的许多概念,诸如“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等也均如此,只要稍微关心理论动态的人都明白,理论界至今对这些概念仍然有着激烈的争论,对它们的看法仍然存在种种分歧,也没有形成统一明晰的结论。对此,黄仁宇关于“资本主义”一词的论述是颇耐人寻味的。他指出:虽然一般作家认为资本主义形成一种经济生活的现象,首先在13至14世纪之间出现于意大利半岛,可是资本主义(capita1ism)这一名词却产生在几百年后。……[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FernandBraudel)的考证如下:]事实上要到20世纪之初,“资本主义”这个名词才在政治论坛的争辩中,轰轰烈烈的被视为社会主义的反面。……在很自然的情况下,这个马克思从未使用的名词,却被归并于马氏的规范之中。自此,奴隶社会、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被视为《资本论》作者的三阶段之演进。①回到我国来看,“社会主义”一词人们也是对其定义和内涵有着激烈争论的,就这个意义上看,也可以说是“模糊不清”的,但并没有人据此否定“社会主义”的客观存在。至于“市场经济”一词在我国被承认之前,更是遭到了激烈的乃至上纲上线的反对,其中一个重要的否定依据,也是该词的“模糊不清”。所有这些,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还是“市场经济”等概念,至今都难以说是已从理论上完全解决了“什么是”问题的。然而,由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等词毕竟都是某种客观存在物的反映,因此已为我国理论界的大多数人所接受。这样,这些概念的“模糊不清”,并不妨碍人们形成对它们的大致共识,从而在实际工作和理论分析时使用这些概念。我国目前所面临的公共财政问题也同样如此。这就是我国财政的公共化实践已走在前头,而理论界尚且处于争论不休之中。因此,现在要解决的已经不是“公共财政”存在与否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好地总结和认识有我国特色的“公共财政”及其理论的问题。那么,什么是公共财政呢?本人认为,“公共财政”指的是国家或政府①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一种财政类型和模式。这些,本书第五章和第六章的主要部分将进行分析和介绍。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