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史晓新朱党生张建永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5-05-01 |
特色:
简介本书是作者在从事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和水资源保护规划以及水环境评价、技术管理及科学研究系列成果的基础上,吸收了国内外有关理论成果和技术经验,参考有关资料文献,并结合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新进展编著而成的。本书全面阐述了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目的和意义、基本理论及技术方法;详细介绍了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工作程序、水功能区划、水资源保护技术方法、纳污能力和总量控制计算方法、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等方面的内容;吸收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技术大纲、细则,全国七大流域以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技术思路和国内外水资源保护技术经验,为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的开展、保护地表及地下水资源,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永续利用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本书可供从事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水环境规划与评价、管理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人员和水利、环保、市政、农业等有关部门的科技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水资源工程、环境工程、给水排水工程、环境科学等专业的教师、学生使用和参考。目录目录1绪论——中国水资源及水环境1.1中国水系及水资源条件1.2中国水资源开发利用1.3中国水污染及水环境现状1.4中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形势分析2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概述2.1现代资源保护规划目的与意义2.2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指导思想2.3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编制依据2.4规划水平年、目标和指标2.5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内容2.6现代水资源保护规划总体程序3水功能区划3.1水功能区划技术方法3.2水功能区划应用实例3.3中国水功能区划成果概述4污染源现状调查与估算4.1污染源排放量调查与估算4.2污染物入河量调查与估算5污染源预测5.1污染源排放量预测5.2需水量预测5.3污染源预测5.4污染物入河量预测6地表水水质模型6.1水质模型发展概况6.2水质模型的类型6.3水质模型建立的步骤6.4数学方程式的求解途径6.5边界处理6.6河流水质模型6.7湖库水质模型6.8模型识别和参数估算7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计算7.1纳污能力定义与内涵7.2技术路线与要求7.3纳污能力设计条件7.4纳污能力计算7.5功能区纳污能力示例分析及合理性检验8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8.1制定污染物总量控制规划的意义8.2技术路线与要求8.3污染物入河控制量和削减量8.4陆域污染物排放控制量和削减量8.5控制量和削减量合理性检验8.6污染物控制量和削减量示例及分析9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规划9.1技术路线9.2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调查9.3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源现状调查与评价9.4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现状评价9.5保护区划分及水质目标确定9.6污染物排放量控制方案9.7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对策及管理监督措施10地下水水资源保护规划10.1规划范围10.2规划任务10.3规划目标10.4规划区基本情况的调查10.5地下水超采区的规划10.6地下水污染地区规划10.7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11水资源保护监测规划11.1规划目的11.2基本原则11.3规划目标11.4规划内容11.5监测范围11.6水质监测现状11.7断面(测点)布设11.8监测方案11.9监测经费估算11.10成果提交11.11站网管理与监督建议12水资源保护对策措施12.1污染源控制12.2水资源保护工程措施12.3水资源保护管理控制12.4水资源保护法律法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