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目标方案,只有通过执行才会变为现实,取得预期效果。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在党的农村政策的贯彻落实中,各级基层干部被赋予了作为政策执行主体的权责。从理论上讲,国家目标、基层政府行动策略与乡村社会利益诉求这三者具有一致性,政策执行应该是一种单向的“授权与执行”的复制关系。然而,囿于种种主客观原因,三者不一致的情况时有发生,由此也就产生了基层干部如何执行政策,即政策行为问题。纵观集体化时期,尽管上级的整肃比较严厉,实践中基层干部的政策行为却并非千篇一律,而是呈现出多面相特征;除按照政策本意执行外,还存在着宁“左”勿右的扭曲执行、变通(修正或置换)执行等情况。相对于其他执行行为,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变通执行比较能体现基层干部的勇气、责任心、能动性与策略性,某种程度上弥补了国家政策供给的不足。选题共分为五章,从阐述问题缘起与典型个案说起,谈了县社干部和队干部“变通”政策的行为及动因,并在宏观视阈下对基层干部“变通”政策进行了行为分析,最后,对博弈生存下基层政策执行中的“变通”问题进行了历史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