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饱和聚酯树脂及其应用

作者沈开猷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5-01

特色:
本书根据国内外不饱和聚酯树脂及玻璃钢、人造大理石和人造玛瑙等品种的发展近况,较详细地阐述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的原理、工艺与应用。上篇系统地介绍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化学反应、配方设计、生产工艺,着重介绍了引发剂、促进剂、阻聚剂的作用以及阻燃树脂和乙烯基酯树脂。下篇介绍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品种、复合材料的复合机理和特性、制品和模具的设计与制作方法,着重介绍了各种玻璃钢制品的制作工艺、人造大理石和人造玛瑙的制作工艺,详细论述了片状模塑料及团状模塑料的基础理论、特性及成型方法,树脂的现场施工、安全操作,原料及树脂的测试标准。另外还着重介绍了玻璃纤维表面处理及其应用技术、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设计计算方法。  本书可供各有关生产、科研、设计部门、使用单位的技术人员学习,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简介本书根据国内外不饱和聚酯树脂及玻璃钢、人造大理石和人造玛瑙等品种的发展近况,较详细地阐述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生产的原理、工艺与应用。上篇系统地介绍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化学反应、配方设计、生产工艺,着重介绍了引发剂、促进剂、阻聚剂的作用以及阻燃树脂和乙烯基酯树脂。下篇介绍了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品种、复合材料的复合机理和特性、制品和模具的设计与制作方法,着重介绍了各种玻璃钢制品的制作工艺、人造大理石和人造玛瑙的制作工艺,详细论述了片状模塑料及团状模塑料的基础理论、特性及成型方法,树脂的现场施工、安全操作,原料及树脂的测试标准。另外还着重介绍了玻璃纤维表面处理及其应用技术、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设计计算方法。本书可供各有关生产、科研、设计部门、使用单位的技术人员学习,也可供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目录目录上篇不饱和聚酯树脂的生产工艺1概论111不饱和聚酯树脂的一般特性112不饱和聚酯的发展状况313不饱和聚酯技术发展概况614基本概念9141官能度9142热塑性和热固性10143加成聚合和缩合聚合10144交联、引发剂11145促进剂12146聚合度13147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132不饱和聚酯所用主要原材料1621不饱和二元酸16211顺丁烯二酸酐16212反丁烯二酸1822饱和二元酸18221邻苯二甲酸酐18222间苯二甲酸19223对苯二甲酸19224己二酸20225四氯邻苯二甲酸酐20226四溴邻苯二甲酸酐20227桥亚甲基四氢邻苯二甲酸酐20228六氯桥亚甲基邻苯二甲酸酐2123二元醇21231丙二醇21232乙二醇22233一缩二乙二醇22234一缩二丙二醇23235新戊二醇23236二溴新戊二醇23237双酚A衍生物23238氢化双酚A24239烯丙醇2424交联单体24241苯乙烯24242其他苯的乙烯基衍生物26243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26244甲基丙烯酸甲酯27245三聚氰酸三烯丙酯2725引发剂283不饱和聚酯的配方设计3031通用不饱和聚酯分子链的结构设计31311聚酯分子链的形成31312交联剂的使用33313通用聚酯树脂配方33314通用聚酯的变型3432主要结构成分的选择40321不饱和二元酸40322饱和二元酸42323二元醇44324交联单体4633制品性能对组分与结构的要求48331力学性能48332柔软性49333结晶性51334热稳定性52335熔点53336阻燃性53337电性能54338耐化学性54339对水敏感性553310透明度与光稳定性563311空气干燥性5634分子量改变的影响5735引发与阻聚系统的选择58351不同引发剂对树脂性能的影响58352不同阻聚剂对树脂性能的影响594不饱和聚酯的化学反应6141聚酯缩聚反应的特点61411分子链的逐步增长过程61412缩聚反应的可逆性6242分子量的控制63421分子量的分布63422平均分子量67423分子量的控制6843聚酯的黏度77431不饱和聚酯熔体属于非牛顿流体77432影响黏度的因素7944体型缩聚反应和凝胶8045不饱和聚酯的共缩聚反应81451聚酯分子结构的多样性81452聚酯反应的一步法和两步法8346不饱和聚酯的交联8647不饱和聚酯交联的引发过程89471有机引发剂90472热分解引发91473化学分解引发91474光引发9448阻聚、缓聚和稳定9449固化后树脂的老化与防老化96491紫外线的作用96492空气中氧和臭氧的作用98493水解降解作用995不饱和聚酯的生产工艺10051生产流程与车间布置10052主要生产设备103521缩聚反应用设备103522稀释设备106523检测与控制仪器10753生产工艺107531试验室合成107532车间生产工艺11054生产过程及产品质量控制113541工艺过程的控制113542原材料质量控制116543产品质量控制11755树脂的分析1246引发剂、促进剂、阻聚剂12661引发剂、促进剂、阻聚剂之间的关系12662引发剂的选用126621树脂特性128622树脂的存放期128623成型温度控制130624固化速度132625模制件的壁厚132626填料、颜料及各种添加剂的影响13363常温固化用引发剂138631过氧化环己酮138632过氧化甲乙酮13964片状模塑料和团状模塑料所用引发剂14465其他引发剂146651过氧化酮147652过氧化二酰147653氢过氧化物150654二烷基过氧化物与二芳基过氧化物152655过氧化羧酸酯15266引发剂的联用15267促进剂、加速剂与凝胶稳定剂155671金属化合物促进剂155672叔胺促进剂158673加速剂160674加速剂与凝胶稳定剂162675促进剂的*适用量16368阻聚剂与缓聚剂164681对阻聚剂的使用要求166682主要阻聚剂的规格及使用方法167683阻聚性能的评价168684贮存中固化性能的漂移17269苯乙烯在固化后树脂中的残余1777不饱和聚酯技术的进展17971环氧化物连续生产工艺179711反应原理179712合成工艺概况181713环氧化物工艺的主要优缺点18272在不饱和聚酯分子中引入新的结构单元182721双环戊二烯182722新戊二醇1857232,2,4三甲基1,3戊二醇1857241,4二甲醇环己烷186725二溴新戊二醇186726四溴双酚A二(2羟乙基醚)187727二羟甲基丙酸187728三羟甲基乙烷1877291,4二羧酸环己烷18873不饱和聚酯品种的进展188731苯乙烯低挥发性树脂189732泡沫聚酯树脂190733聚酯水泥1918阻燃树脂19381阻燃概述193811阻燃机理193812有机物的燃烧194813阻燃元素的引入195814氧化锑等阻燃添加剂的作用196815有机磷化合物的辅助阻燃19682阻燃树脂配方原则19783添加型阻燃树脂199831卤代添加剂199832含磷或含磷与卤素添加剂200833三水合氧化铝201834钼化合物20184反应型阻燃树脂202841含氯结构单元202842含溴结构单元20485可燃性测定方法205851氧指数测定——ASTMD2863205852火焰传播速度测定207853其他测定方法2109乙烯基酯树脂21191树脂的合成21292分子结构对性能的影响21593不同品种的乙烯基酯树脂217931基本乙烯基酯树脂217932片状模塑料218933高温用环氧清漆乙烯基酯树脂218934阻燃树脂219935辐射固化树脂219936氨基甲酸乙酯乙烯基酯树脂220937橡胶改性乙烯基酯树脂22094树脂的固化22195交联单体22396主要性能224961各种乙烯基酯树脂性能对比224962黏度224963延伸率对层合材料性能的影响227下篇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应用10不饱和聚酯树脂的品种231101通用树脂232102胶衣树脂234103耐化学树脂2361031耐化学树脂类型2361032间苯型耐化学树脂2381033双酚A型耐化学树脂2391034乙烯基酯树脂240104阻燃树脂241105浇铸树脂2431051纽扣树脂2431052包胶树脂2441053大型浇铸树脂244106柔性树脂246107透明板材树脂247108人造大理石和人造玛瑙树脂248109对模、模压、拉挤用树脂2501010片状模塑料和团状模塑料用树脂2521011发泡聚酯树脂2531012低挥发树脂2551013特殊用途树脂2561014可接触食品级树脂25710141不饱和聚酯树脂允许采用的主要原料25810142满足树脂生产工艺性和制品应用性能所需用的各种添加剂及辅助材料25910143检验要求26011增强材料、填料及其他添加材料261111玻璃纤维2611111玻璃纤维对不饱和聚酯的增强效果2611112玻璃纤维的制造方法2621113玻璃纤维的成分与性能2671114纤维直径和纱线细度2681115玻璃纤维制品及代号2681116玻璃纤维浸润剂2701117玻璃纤维浸润剂用聚酯树脂乳液2731118玻璃纤维的各种制品276112其他纤维增强材料2791121碳纤维2791122芳香族聚酰胺纤维2811123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2811124PBO纤维2821125其他增强用纤维283113填料2831131碳酸钙2851132黏土和硅酸盐2891133阻燃填料2901134轻质填料2931135填料的表面处理293114颜料295115各种特性添加剂2961151触变添加剂2961152表面成型剂2961153光稳定剂2971154偶联剂297116夹芯材料3001161轻质木材3001162泡沫塑料3011163蜂窝结构303117纳米技术在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应用30412玻璃纤维增强聚酯的特性及设计计算307121聚酯树脂的纤维增强机理3071211两种材料的性能对比3071212对纤维与树脂基体的要求3081213两种材料的界面3091214不同浸润剂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311122玻璃纤维增强聚酯的特性3121221力学性能3121222热性能3151223耐化学性3161224耐久性3181225玻璃纤维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3201226玻璃纤维分布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3211227温度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323123制品设计的原则3251231材料选择3251232工艺方法选择3261233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331124强度的近似计算3351241单向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计算3351242平面双向垂直分布的连续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计算3371243随机分布的短纤维复合材料的强度计算3391244纤维增强聚酯材料的相对密度3421245混合定律的近似性343125筒体结构的设计与计算3441251合理确定复合材料的安全系数3451252筒体结构的力学计算3461253玻璃钢结构设计35313模具制造及脱模处理365131模具选择365132石膏模与木模3661321石膏模具3661322木模具367133玻璃钢模具3671331聚酯玻璃钢模具3671332环氧玻璃钢模具371134金属模具3741341钢模具3741342铝、铜、锌等合金模具381135脱模处理3821351蜡型脱模剂3831352聚乙烯醇脱模剂3831353薄膜脱模剂3841354表面孔隙密封剂3841355有机硅烷脱模剂3841356内脱模剂38414玻璃钢制品的成型方法385141接触成型3881411模具准备和胶衣3891412手糊铺层3901413喷射铺层3941414环境温度对树脂固化工艺的影响398142袋压成型4001421真空袋压成型4001422压力袋成型4021423蒸压器(釜)成型4021424袋压装置所用材料403143注塑成型4031431树脂注塑成型4031432模塑料注塑成型4051433真空注塑成型405144模压成型4071441冷压成型4071442热压成型409145纤维缠绕成型413146离心成型418147连续制板成型419148连续拉挤成型421149夹芯结构成型4221410拉挤缠绕复合成型4241411制品的后加工、连接、维护及修理42414111脱模后的加工修整42414112制品成型中的缺陷及克服办法42514113制品的连接43014114制品使用中的维护43214115制品损伤的修理43215人造大理石与人造玛瑙436151主要性能要求4361511外观4361512物理性能与化学性能4371513耐久性437152主要原材料选择4381521不饱和聚酯树脂4381522填料439153制品设计原则441154制造工艺4421541模具准备4421542胶衣被覆4421543基体浇铸4431544制品的后固化445155裂纹与缺陷的防止44616片状模塑料和团状模塑料449161组分与性能4501611通用模塑料所用聚酯组分4501612SMC与BMC组分4501613制品力学性能4511614蠕变及疲劳性能4521615耐水及耐溶剂侵蚀性4541616耐热性4551617电性能4561618热膨胀与尺寸稳定性4561619导电的SMC与导电的BMC457162对树脂的要求4571621树脂配方及合成工艺特点4581622模塑料的稠化性能4581623严格控制树脂中的含水量4591624分子量要求4591625苯乙烯的用量4601626制品韧性4611627润滑剂和内脱模剂的使用462163增稠作用464164收缩率控制4691641收缩率控制机理4701642防收缩剂品种472165填料的选择与处理4731651填料的选择4741652填料的表面处理4741653填料加入量4751654填料的规格与性能测定4761655填料对制品外观的影响4781656填料对制品力学性能的影响478166玻璃纤维的选择与处理4801661玻璃纤维的选择4801662玻璃纤维的表面处理4801663不同规格的玻璃纤维对制品力学性能的影响4811664工艺控制与质量检验483167模塑料的制造工艺4851671BMC制造工艺4851672SMC制造工艺4871673TMC制造工艺490168模塑料技术的新进展4911681低压模塑料4921682定向纤维SMC(XMC)4931683高强度SMC4931684其他特种SMC和特种BMC49617树脂的现场施工497171在钢结构上的应用4971711准备工作4981712树脂与纤维铺层498172在混凝土结构上的应用4991721裂缝修补4991722混凝土表面处理5001723树脂与纤维铺层501173在木结构上的应用5011731准备工作5021732树脂与纤维铺层502174管线的修理5021741准备工作5021742树脂和纤维被覆503175槽罐的现场制造503176玻璃钢建筑50418生产与操作安全508181引发剂与促进剂的操作警戒509182树脂贮存与使用中的安全5091821树脂贮存中的安全5091822车间安全5101823对苯乙烯挥发气体的防护5111824皮肤刺激511183使用其他材料中的安全51219测试标准513191一般标准513192不饱和聚酯树脂测试标准5141921密度与相对密度5141922凝胶时间5141923硬度5141924收缩5141925黏度5141926固含量及不溶分含量5151927颜色5151928酸值5151929羟基含量51519210活性51519211有机过氧化物51519212折射率51519213热变形温度(HDT)51519214热稳定性51619215耐化学性51619216吸水性51619217可燃性51619218拉伸强度与拉伸模量51719219压缩强度与压缩模量51719220弯曲强度与弯曲模量51719221冲击强度51719222扭转51719223电气强度51719224介电常数与功率因数51719225体积电阻率与表面电阻51719226耐电弧性51819227接触食品卫生标准518193纤维增强塑料测试标准5181931相对密度5181932硬度5181933收缩5181934耐化学性5181935耐水性5181936热膨胀系数5181937热导率5191938比热容5191939透光率51919310可燃性51919311发烟性51919312玻璃钢燃烧失重51919313拉伸强度与拉伸模量51919314压缩强度与压缩模量52019315弯曲强度与弯曲模量52019316剪切强度52019317层间剪切强度(ILSS)52119318冲击强度52119319模压件可见疵点52119320不纯物52119321耐老化5216123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