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刘玉文主编:于金兰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1997-08-01 |
特色:
片断:康熙四十年(1701年)初夏,康熙北巡塞外。从北京启程后,边行边猎,*后驻跸喀喇河屯行宫。当时这所行宫是塞外*大的皇帝行宫,是清初摄政王多尔衮在辽代皇朝的“裒(pou音抔)潭行宫”遗址上修建的。为了修建这所行宫,多尔衮曾经对诸王、大臣作过详细说明:“京城建都年久,人烟稠密,地污水咸,春、秋、冬三季居住还算可以,到夏天却暑热难堪。北京是历代的都城,如果另外选址新建都城是不容易的。历史上辽、金、元曾经在塞外的上都(今内蒙古巴林左旗)等地,构设夏日避暑宫城,是可以借鉴的。不过,仿拟前代建造大型避暑宫城,恐怕靡费过大,苦累百姓。看来还是建一所避暑小城,既易建成,也不致耗财苦民。”②顺治七年(1650年),喀喇河屯行宫还未及竣工,多尔衮却突然病死,工程也便停顿下来。一直到康熙十六年(1677年),康熙皇帝以“茅茨土阶,不彩不画,权作避暑之计”③的节约原则,将这座行宫建成。康熙皇帝这次北巡,在喀喇河屯休息两天。5月28日早膳(shan音善,饭食)过后,有百余名亲兵、护卫和10余名文武官员,簇拥着康熙皇帝出猎,“沿途相度地脉”,*后来到“哈仑告鲁”。“哈仑告鲁”是蒙语,汉译作“热河上营”,一个不大的“蒙汉村窑聚落”。①这里有一个比喀喇河屯更简单的行宫。康熙站在行宫旁的高冈上,用法兰西路易十四国王馈赠的“千里眼”(单筒望远镜),观测远山和山间河谷平地。挥鞭指道:“众卿试看,这里群峰奔跃,高而不峻,别具凝态;一水蜿蜒,平波涟涟,河身清邃,前不辨首,后不见尾,该是风水宝地吧!”皇帝说完,以目光征询身边官员的意见。这时,礼部侍郎常授附和说:“圣意极是。哈仑告鲁群山环抱,一水中流,不见河之首尾,正是‘飞龙在天’的地脉。而且北高南低,地势扶阴抱阳,与汉代扬雄《太玄经》注中所讲‘天门开,詄(die音迭,天门之风)荡荡’天壤意境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