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朱偰(1907—1968)字伯商。朱希祖长子。民国18年(1929)考取德国柏林大学研究生,获哲学博士学位。21年回国后,任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授课之余,对南京的名胜古迹进行研究,亲自摄影和测量。在此基础上,着手编写《金陵古迹图考》,并在1000余幅画片中,精选320幅,另印《金陵古迹名胜影集》,一图一考,文图并茂。接着又写成《建康兰陵六朝陵墓图考》等专著。29年后,任财政部专卖事业局局长、关务署副署长等职。抗战胜利后曾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去越南接受日本投降。解放后,历任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系主任,江苏省文化局副局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省图书馆委员会副主任,省政协**、二、三届委员,南京历史学会理事。这期间著有《南京的名胜古迹》、《中国人民开发台湾反对侵略斗争史略》、《郑和》、《玄奘西游记》等。1957年,因批评拆毁南京城墙一事,被错划为右派分子。“文化大革命”中又遭迫害,1968年7月含冤辞世。1978年12月平反昭雪。著作详见本志《著作目录》篇。 作者父亲的话是对的,事实终于证明了那段历史的错误。人们又重新记起了他,报刊上也不时有回忆或纪念他的文章。感谢那些一直在关心父亲著作出版情况的前辈和同辈,正是他们的关心和呼吁,父亲的书得以陆续再版或重新出版。此次重版,取名《昔日京》,汇集父亲有关北京宫阙的三种论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