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盈余信息有用性及其决定因素研究

作者施鲲翔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5-01

特色:

本书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验证新兴中国证券市场中会计盈余信息对投资者决策的有用性;二是在此基础上,寻找并检验会计盈余信息有用性决定因素。  从研究方法总体而言,本书属于实证会计研究范畴。具体研究方法的设计是服从研究目标的。与其他实证文献不同的是,本书在遵循实证研究一般程序的同时,注重与规范研究方法的结 合,利用规范研究的严密逻辑推理优势来弥补实证研究的不足之处。另一方面,事项研究法在现有中国证券市场会计研究被广泛使用,本书则采用关联研究法的长时窗维度来考察会计盈余与股 票报酬的关联性。  为了保证理论推理的逻辑严密性和可检验性,我们需要阐述研究假设条件。本书的假设条件有三:会计目标、弱式有效市场和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在“决策有用性”会计目标下,本书确立 的会计目标是狭义的,即“投资者决策有用性”,这是本书的理论假设条件。在总结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形成本书的实证假设条件:中国证券市场的弱式有效特征和cAPM模型在中国证券市场 的适用性。  **部分,我们对比分析了现金流量信息和会计盈余信息在投资者决策中的重要性,实证结果支持了会计盈余信息更具有“信息”含量。接着,我们分别检验了四个层次的盈余项目,即 主营业务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在投资者决策中的相对重要性。实证结果说明,无论哪个层次的盈余信息都具有统计显著性。同时,营业利润在显著性检验上表现得*突出,关联 研究法长时窗下的会计盈余信息考察应选择营业利润数字。  第二部分,本书首先以规范研究范式探讨了会计盈余信息有用性决定因素,形成的主要观点为:信息质量是会计盈余信息有用性的内在决定因素;系统性信息是会计盈余信息有用性的外部 决定因素。其次,我们从基础公司估价模型人手,推导和阐述了盈余反应系数的理论性公式,并从中确定造成盈余反应系数横截面差异的三个影响因子,即系统性风险、盈余持久性和公司成长 性。理论性公式推论的结果证实了规范推理的观点。再次,结合对新兴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背景的分析,本书形成了具体待验假设。另外,针对报酬一盈余模式的“变量误差”和“遗漏变量” 问题,我们采用了延长报酬率计算时窗和反向回归法来改进同期模型,并在替代变量的选择和计量方面充分考虑了中国证券市场的实际。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中国证券市场高系统性风险对会计 盈余信息有用性影响显著;同时,上市公司质量问题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严重影响了会计盈余信息的有用性。*后,本书从理论上阐述了盈余反应系数的理论值和经验值之间差异的三大解释假 设,即非有效资本市场假设、盈余“噪音”和“不完善”会计准则假设及暂时性盈余假设。  本书的研究成果在学术上和实务上都将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学术研究上,本书的主要贡献是采用了关联研究法考察会计盈余信息有用性问题,并以实证数据选择了营业利润作为具体检验的盈余指标;构建了盈余信息有用性决定因素的规范;系统性风险、盈余持久性和公司成长性三者将作为将来相关实证研究模型所需的控制变量。在会计实务上,对中国证券市场高系统性风险和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与盈余信息有用性的相关研究,为准则制定机构和公司经营者在加强市场监管力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提供了理论和经验支持。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