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巨人的诞生》勾勒的是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之前的思想风景。巡看这段风景的好处是,能让人体会毛泽东后来的理论和实践那样轰轰烈烈,实在是峰岭有脉,薪传有自。那个年代的有志青年,少有不大忧大患,少有不把自己的志向和命运摆在对国家出路的探索中来通盘考虑的。而毛泽东和后来的许多著名革命家、政治家不同的是,他的探索,不仅蕴涵盖改造现实的内在冲动,并外化为某些实践,同时还总是带着浓浓的学理思考,而且这些思考达到了相当的理论深度。 着眼于西方“毛学”和中国思想史的视野来深化对毛泽东思想个性的理解,本书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例。 ——陈晋(中央文献研究室室务委员、研究员、知名毛泽东研究专家)
在巨人的背后,绵亘着一道什么样的历史与精神的地平线?“毛泽东现象”有着一种什么样的意识起源? 古今中外纷繁驳杂的思想资源,开阔着青年毛泽东的思想理路。早期大力倡导精神上的个人主义和现实主义;五四运动后则从个体自觉延伸到了群体联合和民主自治,激情主张“民众大联合”和建立“湖南共和国”,他的思想探索显得蹒跚而又坚毅。总体上说,青年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的追求,就是世界和人生的“大本大源”,就是支配历史前进和人生进步的根本规律。而晚年,他宏大的思想愈走愈狭,金字塔尖上威严屹立的只剩下一个无限但却孤独的自我,并以此虚构或取代了整个民族和国家,走上了一条非理性的迷途,深深地陷入了政治哲学思考的悲剧循环圈。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悲剧中,他导演了气壮山河的历史喜剧;在社会主义的历史喜剧中,他却导演了史无前例的民族悲剧。无论是喜剧还是悲剧,他留下的足迹都唤起后人长久的寻味与回忆。 毛泽东的经历和思想,是近代中国动荡、冲突、矛盾之曲折前进和有序发展的一个缩影,具有民族精神结晶的典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