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吴大新编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5-03-01 |
特色:
举世皆云,《兰亭序》天下**行书也,不知其文千古悲凉也。举世皆云,王右军“书圣”“墨皇”也,不知其人军中猛土朝中骨鲠也。举世皆云,兰亭曲水流触文人雅集也,不知其时东晋北伐风云际会也。·兰,一种文雅的香草;亭,一个空灵的客座。兰亭,兰之亭也。一缕清香,播于2500年前的一位亡国之君。永和九年的兰亭,背崇山峻岭,面茫茫鉴湖。魏晋风度,人们追求诗意地栖居(逍遥游)。王羲之爱上兰亭,从文化学上来说,源于魏晋时期嵇康兄弟的赠答诗——嵇康:“朝流高原,暮宿兰诸”;嵇喜:“逍遥步兰诸,感物怀古人。”·“大抵南朝皆旷达,可怜东晋*风流!”1650年以来,人们一直以赏心乐事解读兰亭集、以文人雅事解读兰亭会。拂去兰亭会一层又一层的诗情画意,“大雅风流”的背后,珍藏着一段鲜为人知、惊心动魄的故事!兰亭会并非传统所说的一件“文人雅事”,而是王羲之牵头召开的一次事关东晋命运的重要政策军事会议。·醉本《兰亭序》,飘如天上的云,矫若受惊的龙,众誉为“天下**行书”。今人只临其字不读其文,大误。《兰亭序》文思深邃幽远,又低回反复。其感事兴怀,曲折地反映了东晋时代普遍的社会心理——悲凉,深刻地印证了中国文化史上一段非常痛苦的经历:在乱世之中觉醒的国人,曾苦苦寻找生死解脱之路。·宋朝发现定武本《兰亭序》的薛道祖有诗曰:“东晋风流胜事多,一时人物尽消磨。不因醉本《兰亭》在,世人哪得知永和?”东亚永和年间这段历史,一般人知之甚少,加以一本《世说新语》“如果我是闻”,似乎东晋人皆风流、书皆飘逸、事皆胜事。其实,东晋乃一乱世,照临永和九年中国的,是一个“红月亮”(“红月亮”,月食也,凄美之象,乱世之征,生死之幻,《兰亭序》出世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