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主编:孙继南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1-02-01 |
特色:
片断:古曲古琴曲《酒狂》〔作者简介〕《酒狂》相传是阮籍(210-263)所作。阮籍是三国时代著名的文学家和音乐家。他所生活的时代,正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黑暗岁月。统治者政治上腐败欺诈,经济上巧取豪夺,生活上荒淫放荡,使得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统治集团内部斗争也日趋激烈,加上司马氏集团残酷地屠杀拥护曹氏政权的士族,致使许多士族文人消极遁世,或放浪形骸,或嗜酒长醉,或隐居不仕,或崇尚空谈,但都是为了明哲保身,逃避现实。阮籍曾任步兵校尉,也称阮步兵。他的父亲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也擅长音乐。《晋书·阮籍传》载:“籍本有济世志,属魏、晋之际,天下多故,名人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可见阮籍的醉酒佯狂是在司马氏统治集团恐怖政治下的一种逃避现实的手段。据说当司马昭派人去阮籍家替儿子求婚时,阮籍曾一连六十天喝得酩酊大醉,避而不见。阮籍还号称“青白眼”,对那些礼俗之士,投之以白眼;对志同道合的人,方报之以青眼。所以《神奇秘谱》说得好:“籍叹道之不行,与时不合,故忘世虑于形骸之外,托兴于酗酒,以乐终身之志。其趣也若是,岂真嗜于酒耶?有道存焉!”一针见血地指出,阮籍创作《酒狂》这首题材奇特的乐曲,并非玩世不恭,而是包含了相当复杂而深刻的社会生活内容。〔作品简介〕《酒狂》这首琴曲,对于我们认识魏、晋时期腐朽、没落的社会制度有一定的意义。它载于《神奇秘谱》(1425)、《风宣玄品》(1539)等多种琴谱中,却已绝响多年。本世纪五十年代,上海古琴家姚丙炎将这首琴曲打谱成功,他的这一富于创造性的艺术成果,获得了我国音乐界的重视。所谓打谱,是因为我国古琴音乐所用的记谱法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减字谱”,它专用于记录古琴曲,而且只标记弹奏徽位、方法而不记音名,即用减字笔划把左手在古琴上的音位距离和两手的各种技巧拼成某种符号示意弹奏,由于它并没有节拍标记,因此要把谱子上的符号变成音响,实际上是一种艺术上的再度创造,这在古琴音乐中的术语,就叫做“打谱”。姚丙炎打谱的《酒狂》,采用3/8拍子,这一特定节拍较确一切地表现了一种醉意恍惚的神态,音乐形象非常鲜明。这是姚丙炎在对照多种传谱,并进行了多年酝酿和反复推敲之后才获得成功的。关于这首乐曲节奏规律的探索,姚丙炎在《七弦琴曲〈酒狂〉打谱经过》①一文中有着较为详尽的记述。〔欣赏提示〕《酒狂》是一首精练短小的琴曲,全曲不过百十小节,音乐形象及表现的情绪也比较单一,但却十分传神。它犹如一幅绝妙的速写,寥寥数笔便使人物形象跃然于纸上。在古琴音乐中堪称是一曲精湛的小品。后记:后记音乐,是人类文化宝库中一份重要的财富。何谓音乐?“乐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这是记载于我国古代著名音乐论著《乐记》中的名言,它精辟地告诉人们: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同时又是一种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音乐既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就需要欣赏者较深刻地理解其内容,才能激起感情上的共鸣;音乐既是声音的艺术,就需要欣赏者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才能导致丰富的联想。音乐欣赏活动,是人类精神文明中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音乐艺术第三度创造的不可忽视的方面。我国人民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音乐欣赏的要求亦愈益迫切。优秀的音乐作品,总是令人百听不厌的。人们在反复鉴赏中,不惟为其美妙的乐声所陶醉,感受着精神境界的升华;而且在欣赏中再创造,不断探求音乐的内涵,产生新的体会和兴趣,从而培养人们高尚的情操和品格,同时也丰富了人们的音乐素养,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因此,如何编写一本内容丰富而又简明通俗的音乐欣赏读物,对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工作者和广大音乐爱好者欣赏音乐有所裨益,乃是我们多年来的心愿。中外音乐作品浩瀚无垠,我们选编的内容,虽然注意到要介绍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音乐流派的中外名著,但也只是限于我国目前音乐教学、电台广播和音乐欣赏活动中较为常见的音乐作品,故仍不免有所疏漏;书中还介绍了一些近年来在国内影响较大的新作品,目的在于扩大音乐欣赏者的视野。音乐教育家、评论家赵讽同志在百忙中热情地为本书写了序;中央音乐学院汪毓和副教授、哈尔滨师范大学周柱铨副教授审慎地为本书提出不少中肯的意见;书中有关作者简介部分,承不少同志为我们积极提供资料和照片;另外,在编写过程中,我们还参考引用了有关音乐书刊中的资料,在此一并致谢。本书除署名者外,撰写部分稿件的还有王振玉、李明琳、杜默丽、张保和等同志。由于我们水平所限,书中错误,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指正。孙继南1985年元月于山东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