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黄华珍主编:盧仁龙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5-03-01 |
特色:
片断:《五代会要》第八卷《经籍》条记载:显德二年(九五五年)二月,中书门下奏:“国子监祭酒尹拙状称:准敕校勘《经典释文》三十卷,雕造印板,欲请兵部尚书张昭,太常卿田敏同校勘。”敕:“其《经典释文》已经本监官员校勘外,宜差张昭、田敏详校。”初见以上记载,自然容易产生后周显德二年(九五五年)《经典释文》三十卷已经详校雕印的印象,但是如果把它和《玉海》的记载联系起来並认真地加以推敲便会感到疑点重重。当时校勘雕印完成的究竟是三十卷足本还是其中的一部分?李致忠先生撰《北京图书馆藏宋版书叙录(十四)》⑺认为五代雕印的《经典释文》是该书“*早的刻本”。“北宋初年《经典释文》经过校勘之后再次刊板印行。这应该是《经典释文》的次早刻本。可惜,五代刻本、宋初刻本均久已失传,不复可见。此后,随着儒家经典的整理,注疏和雕印,《经典释文》也多次版行”。如果说这种说法比较笼统,没有把足本和其他本子分开的话,曹之先生撰《中国古籍版本学》⑧则明确断定《经典释文》三十卷的雕版印刷始于九五五年,並完成于九五九年。这是否正确地反映了《经典释文》的雕印历史恐怕是值得商搉的。为了深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讓我们试把《玉海》卷第四十三的若干记载摘录如下:(1)“唐石经,后唐九经刻板”条:显德二年(九五五年)二月校勘《经典释文》三十卷雕印,命张昭、田敏详校。(2)“开宝校释文”条:周显德中二年(九五五年)二月诏刻《序录》、《易》、《书》、《周礼》、《仪礼》四经释文,皆田敏、尹拙、聂崇义校勘。自是相继校勘《礼记》、《三传》、《毛诗》音並拙等校勘。建隆三年(北宋、九六二年)判监崔颂等上新校《礼记》释文。开宝五年(九七二年)判监陈鄂与姜融等四人校《孝经》、《论语》、《尔雅》释文上之。二月李昉知制诰。李穆、扈蒙校定《尚书》释文。德明释文用《古文尚书》,命判监周惟简与陈鄂重修定,诏並刻板颁行。咸平二年(九九九年)十月十六日直讲孙奭请摹印《古文尚书》音义与新定释文並行,从之。是书周显德六年(九五九年)田敏等校勘。郭忠恕覆定古文並书刻板。景德二年(一○○五年)二月甲辰,命孙奭、杜镐校定《庄子》释文。(3)“景德校诸子”条:咸平六年(一○○三年)四月命杜镐等校《道德经》,六月毕,景德二年(一○○五年)二月甲辰,校定《庄子》並以释文三卷镂板,后又命李宗谔等雠校《庄子》序。后记:本书是在以日文写成並于去年年底在日本二松学舍大学研究生院获得通过的博士学位论文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除个别篇章外,正式改写工作始于今年六月。当本书出版之际,谨向多年来曾经给笔者予精心指导的伊藤漱平教授、池田知久教授以及曾以各种形式给笔者予指导和帮助的其他中日两国老师、前辈致以衷心的感谢。向为笔者的研究提供了种种方便条件的中国国家图书馆、日本国会图书馆、东洋文库、静嘉堂文库、天理大学图书馆、二松学舍大学图书馆、东京大学综合图书馆、东京大学文学部汉籍中心、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京都大学综合图书馆等有关单位表示诚挚的谢意。向给笔者提供了宝贵奖学金的日本东华文化交流财团、日本国际教育协会、二松学舍大学以及对笔者的研究一向寄予关心並提供无私援助的许多友人、熟人致以由衷的谢忱。向今年八十有五高龄、经常鼓励笔者钻研学问的老母以及全力支持笔者完成研究任务的内子致以深切的感谢。一九九五年九月笔者于东京都寓所后记中提到的一向对笔者的研究多有鼓励的老母何任娇,广东新会人,世居南洋,热爱中华文化,不幸于一九九五年十一月二十九日走究了人生的旅程,未及见本书出版。特此补记以示深切的怀念和哀悼。一九九六年二月笔者于东京都寓所前几天,伊藤漱平老师给笔者寄来发表在1998年第4期《中国语文》雜志上的孙玉文先生撰《〈经典释文>成书年代新考》一文。该文主要论证了《经典释文》不是成书于入隋之前。这一观点和笔者于1995年3月发表在日本二松学舍大学《人文论丛》第五十四辑上的《<经典释文>の成立·校勘及ひ雕版な巡ふ诸问题ぃつぃて》(1994年7月曾先在第69次二松学舍大学人文学会上口头发表。现已收入本书**章**节,第二章第二节等处)一文,对《经典释文》成书于陈的传统说法提出质疑,并认为不能排除该书完成于入隋以后的看法的方向是一致的。今读孙文,又有一些新的感受和认识。不过,本书的核稿工作已经结束,限于篇幅和烦琐,只好留待今后另文记述了。 一九九八年九月 笔者于松户市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