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权力的声音》以全新的角度和宽阔的视野。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揭示了美国的媒体和权力之间鲜为人知的关系。作者认为,美国主流媒体对于政治扮演着“诤臣”和“谏士”的角色,与政治以外的其他权力之间则主要是情人般的“共生”关系。作者获著名的密苏里新闻学院的博士学位,现在在美国蒙默斯大学执教,其在媒体、公关和国际关系等领域的造诣使本书具有独特的阅读价值。该书是一部探索美国媒体和权力关系的里程碑式的著作。在本书中,你将看到:☆美国媒体怎样成为冷战后战争“总体宣传”的一部分☆一个源于英帝国的神秘组织及其变体怎样影响世界舆论☆美国媒体与权力“共生”的纽带、哲学及现实根源☆美国庞大的媒体帝国是如何形成的☆美国怎样影响世界舆论☆五角大楼为何要“嵌入”新华社记者☆中国怎样影响美国媒体对华报道☆美国的宪法和法律怎样保护媒体
“广告女王”的“公共外交”在阿富汗战争爆发之前,美国政府即录用了曾经先后担任世界两大广告公司主席的名女人夏洛蒂·比尔斯,任命她为国务院负责“公共外交”的国务次卿,直接向国务卿鲍威尔汇报。BBC在2001年11月8日的一个报道中说,比尔斯的任务是“协调政府和媒体之间的联系”。汤普森广告公司属世界第四大广告公差公司WPP所有(1999年统计)。比尔斯在布什政府任命她为国务次卿之前,曾分别出任过世界著名的广告公司奥美广告公司和汤普森广告公司的总监。因为她的超人的广告才能,被称为“美国广告界*有名的女人”,“麦迪逊大道(纽约广告公司云集的大街)的女王”。在全国广播公司(NBC)的一次采访中,比尔斯说,“这(美国)绝对是我接触到的*漂亮的品牌”,她甚至“考虑在(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上购买广告时间”,以借其风头影响伊斯兰世界的舆论。比尔斯曾对美国广告界的行业杂志〈广告时代〉说,“我会选择任何传播方式,只要它有用。”(ABC新闻,2001年10月16日)在美国国全举行的有关“公共外交”的系列听证会中,担任了国务次卿的比尔斯提出了用于“公共外交”的四点主要信息:**,对世界贸易中心和五角大楼的攻击不是对美国的攻击,而是对全世界的攻击。第二,这场战争不是针对伊斯兰教的战争,而是反对恐怖分子和支持及包庇他们的人的战争。第三,美国支持阿富汗人民,这也是为什么布什总统给阿富汗人民提供了3亿2千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的原因。 第四,所有国家必须站在一起,消除国际恐怖主义的蹂躏。根据美国国务院的简报,比尔斯参加的这一系列的听证会的目标在于“重塑美国的形象”。在其中的一个会上,比尔斯说,她要进行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把美国的信息传给更多的世界民众,尤其是穆斯林世界中的青年。比尔斯认为,在塑造信息方面,*重要的是要强调情感上的冲击力:美国必须持续不断地给政府传播中常用的枯燥言辞之中添加富于人性的图景。她说:如果你把这次(对世界贸易中心的)攻击视做一座大楼的倒塌,那你尚没有理解它的真实意义。但如果你这样看:有多少孩子在那一天变成孤儿,有多少人还在悲恸哭泣,那你就会铭记它……我们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把那些图景加入今天的各种公共外交的传播过程之中。实际上,比尔斯所说的“公共外交”,是现代公共关系在国际政治中的应用,也可以称做“国际宣传”。美国国务院对“公共外交”的目标有明确的阐述,那就是影响世界舆论,促进美国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