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编写宗旨——倡导人文素质教育,阐释人类普世价值;编写理念——凸显价值性,弱化知识性、工具性;选文方针——现代人文,经典诗文!这本新教材力图打破以“文学阅读”为中心的老套路,将大学语文教育定位在“人文教育”的高度,通过引导大学生感受、领悟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而引领其追问生存的意义和存在的真相,激发他们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以及想像力与创造力,培育和滋养其健全的人格与人文关怀意识,为他们提供“精神成人”的诗意空间。传统《大学语文》教材在编写体例上多年来一直遵循文学史或者文体模式:以文学为主要内容,或按文学体裁组成教学单元,或按文学发展史线索组织教学。选文仅仅局限在民族文化、文学以及国粹的框架内,侧重文言文阅读,过于偏重知识性、工具性。教育内容偏于保守,无法适应当前时代的发展,也无法适应当前大学语文教育改革的需要。广大大学语文教师急切呼唤能反映时代精神,突出人文素质教育的《大学语文》教材出版。在此背景之下,北京大学出版社组织出版了《大学新语文》教材。
将大学语文教育定位在人文教育的高度,突破现有大学语文教材偏重知识性、工具性的特征,跳出民族文化、文学以及国粹的框架,以人类普适价值为参照,将时代性和世界性两个重要的元素带入其中,改变目前大学语文教材滞后于时代的被动状态,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带领他们进行古典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相互观照,引导他们进入更加深远广袤的精神领地,培养他们的人文意识和人文情怀。全书由主题词来支撑理念,按16个主题词立章,每个主题词都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指向有利于大学生“精神成人”的维度。《大学新语文》教材力图打破以文学阅读为中心的老套路,将大学语文教育定位在人文教育的高度,通过引导学生感受、领悟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激发其追问生存的意义和存在的真相,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铸造其健全的人格与人文关怀意识。 “新语文”凸现新特点: 思想新《大学新语文》突破现有大学语文教材偏重知识性、工具性的特征,跳出民族文化、文学以及国粹的框架,以人类普适价值为参照,为大学生提供“精神成人”的诗意空间,使他们认识到成为一个真正的人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追求一种健全的、审美化的生存。《大学新语文》所阐释的是人类共同的普适价值,它将时代性和世界性两个重要的元素带入其中,改变目前《大学语文》教材滞后于时代的被动状态,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带领他们进行古典与现代、中国与世界的相互观照,引导他们进入更加深远广袤的精神领地。 体例新:全书由主题词来支撑《大学新语文》的理念,并按主题词立章,依次是:青春、大学、仁爱、情恋、自由、良知、敬畏、乡愁、记忆、英雄、坚忍、希望、自我审视、反讽、诗意、自然;每个主题词都从—个特殊的角度指向有利于大学生“精神成人”的维度。 每个主题词之下的选文有2.5万字左右。每章结束后设有“编者点击”、“圆桌议题”和“阅读链接”。“编者点击”是将编者对选文独特的理解和不俗的思想融于其中,与选文相映生辉。“圆桌议题”根据本章选文内容给出相应的思考题,深化学生对该章主题的进一步理解。“阅读链接”是编者根据自身多年的阅读经验,根据本章主题开列的进—步阅读书目,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选文新《大学新语文》所有的选文都体现这样的一个原则:使一个人的灵魂变得博大。并充分考虑了经典性和现代性的融合,文学性和思想性的融合,国粹性和世界性的融合。具体到每篇文章的选择,主要参照以下三点:一、文学价值高,一般是文学经典;二、内容涵盖政治、哲学、历史、教育、经济、科学等范畴,所选文章表达的都是思想界的*强音;三、包括各种文体。同时,《大学新语文》中的所有选文都是以情动人,在情感上动人,在情怀上动人,在情操上动人,为大学生构建“精神成人”的诗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