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应用写作

作者郭恩吉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06-01

特色:
编辑说明:p;《行政管理应用写作》自1989年问世以来,承蒙有关高等学校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等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厚爱,发行量一直保持良好的势头,在写作教学与写作学研究领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近年来,各条战线、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法制建设方面尤为突出,为适应各领域事业发展的需要,各种新的法律、法规一个一个相继出台,标志着我国已步入法制社会。健全的法制为社会组织实施各方面管理活动提供了依据,同时,也就自然地对作为管理活动不可缺少的文字工具提供了立言的法律、法规与方针、政策依据。行政管理应用写作设置的文体有许多是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关的;由于新的法律、法规的出台,有的文体其文种的构成发生了变化,有的文体在使用原则及范围等要求上有了新的章法,有的则在体式上有了新的规定,等等,所有这些,成为本书必须抓紧修订的社会原因。而编著者坚持修订,则是为满足对本书给予支持和厚爱的广大读者的迫切心愿,考虑到本书**版确实存在某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试图通过再版加以订正,以尽编著者的社会责任。本书修订的原则,概括起来是9个字:合法性,合理性,实用性。所谓合法性,就是纠正**版在内容上与现行法律、法规和客观实际不相符合之处;所谓合理性,就是在体例和内容上作某些调整,更能自圆其说;所谓实用性,就是更便于读者理解、接受,从而更好地发挥对教学与写作实践的指导作用。特别要指出的是,本书编著者接受读者的建议,修订时在某些结构形态比较固定的重点文类之后增加了例文。本书修订由周介钧提出建议,叶黔达向出版社提出修订要求。出版社将本书纳入修订再版计划。叶黔达主动给**版各编著者致函,以期发动原编著者全员参与修订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实现,因此,叶黔达、周介钧与郭恩吉共同商议,为争取时间,基本上采取主编修订,吸收了几位要求参与修订的同行分别承担修订任务。本书修订基本保持**版体例,即总体框架不作大的变动。修订方法,则依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对整章或个别节重新构思、另行编写,有的对章、节内容进行必要的充实,有的则针对提法和文辞进行修正,也有个别章、节基本保持原型。为此,本书修订者郑重声明:《行政管理应用写作》一书**版编著者,日后有利用此书作为科研成果凭证的,须提供**版和再版两种文本,除原编著者与修订者同一作者外,不可只用再版书作为科研成果凭证。**版编著者及所承担的任务,见“**版前言”。本书的修订工作由以下人员分别承担:郭恩吉:修订**、二、十、十一、十二、十三章,并承担全书的统审和统改任务。叶黔达:修订第三、五、七、八章和第九章第1至2节。周介钧:修订第十四章、参与修订第二、十两章。谢福华:修订第六章、第九章第3节。孙和平:修订第四章。柯世华:修订第五章第11至13节。本书的修订,得到了人民大学出版社领导和责任编辑林坚的大力支持和协作;本书有些章、节的内容吸纳了一些专家的研究成果;本书的例文有些选自报刊,在此谨致以诚挚的谢意。本书修订限于编著者的学识和水平,错误缺点仍在所难免,敬希读者批评指正。郭恩吉1995年3月31日于石家庄

片断:一定的组织形式把材料和观点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通常可采用几种方法:**,先亮观点,后列材料。这样安排,先声夺人,头绪清楚。常设段首句(项首句)概括亮出观点,然后列举事例陈述、说明、解释观点。第二,先列材料,后摆观点。先介绍事实,或者列举数字、依据,然后水到渠成地归纳、概括出观点。这种安排从事到理,说服力强。第三,边列材料,边摆观点。有些说理性较强的篇段,常采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夹叙夹议,既摆事实,又说道理,由浅入深,便于理解。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安排材料,一定要注意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必然逻辑联系,即通过归纳、演绎、因果等逻辑推导,从材料得出必然的结论,作出必要的分析、阐述,不要材料和观点脱节或者互相矛盾。第五节结构的安排一、结构的含义和作用构思中确立了主旨、选取了材料,是解决了应用写作中言之有理、言之有物的问题,要解决言之有序的问题,则必须考虑结构的安排。结构指文章内部的组织构造。刘勰在《文心雕龙·附会》中说:“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他说的“附会”,指的就是谋篇布局、安排结构,具体说就是要使主旨清晰地、有条有理地贯穿全文,连缀成篇,做到首尾呼应,取舍得当,考虑好各部分的分合接榫,使全篇文章完整严密,使文章内部充实丰满而不零乱。在构思的过程中,安排结构和确立主旨、选择材料同等重要,结构和主旨、材料必须密切配合、相互依存,才能实现文章的构思。主旨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则是文章的骨架。离开了结构,主旨、材料就失去组成文章的依托了。在构思、写作的过程中,精心安排好结构,就能使文章准确、充分、清晰地表现主旨、表达内容,就能激发起阅读者的接受兴趣,使他们阅后能迅速地按作者的思路,准确、完整地领会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主要内容。针对同样的工作,写出同样文种的文章,有的头头是道、条理清晰,有的杂乱无章、前言不搭后语,原因之一就在于安排结构本领的高下不同。有经验的人写应用文时不贸然动笔,不是临文觅意,想一句写一句,想一段写一段,而是先把结构考虑成熟才动手,一气呵成。这就像修建房屋之前,必须先搞好总体设计、画出蓝图一样,按图施工,质量才会得到保证。有人说学习行政管理应用文特别是公文的写作,主要是解决格式问题,掌握了不同文种的格式,就可以依样画葫芦了。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没有理解行政管理应用文结构的实质。诚然,行政管理应用文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步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甚至统一规定的文面格式和结构方法,掌握这些结构的低层次的方法是比较容易的。但这些决不是应用文结构的全部内容,应用文的结构还有其高层次的规律有待我们去研究、学习。行政管理应用文结构的实质,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规律和作者思维轨迹的高度统一。复杂的客观事物千差万别,不同作者的思维也会大相径庭,因此,应用文的结构决不可能是千篇一律、一成不变的。我们探讨应用文的结构,就不能只停留在格式这个层次上,而要深入到思路这个领域中去,要在思维上下功夫,才能掌握好结构的安排。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