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上卷绪论**编总论小引/2**章中国佛教哲学的形成/4第二章中国佛教哲学的历史演变/32第三章中国佛教哲学的思想体系/55第二编人生论小引/72第四章中国佛教的因果报应论/76第五章中国佛教的神不灭论/117第六章中国佛教涅磐观念的演变与发展/148第七章中国佛教对于“佛”的涵义的转换与拓展/164第八章中国佛教净土观念的类别与转型/190第三编心性论小引/220第九章印度佛教心性论思想概述/228第十章中国佛教心性论哲学范畴网络/267第十一章南北朝时代佛教三大心性论思潮/284第十二章天台宗的性具善恶说/304第十三章华严宗的自性清净圆明说/327第十四章三论、唯识与密诸宗的心性论/345第十五章禅宗的理论要旨与慧能前禅师的心性思想/366第十六章慧能《坛经》的性净自悟说/400第十七章荷泽宗的灵知心体说/418第十八章石头宗的灵源皎洁说/437第十九章洪州宗的平常心是道说/467第二十章临济宗的一念心清净与无事是贵人说/499第二十一章儒、佛心性思想的互动/522第二十二章道、佛心性思想的互动/552余论一心性论:中印佛教思想的重要同异点/595余论二心性论:儒、道、佛三教哲学的主要契合点/602下卷第四编宇宙论小引世纪末/610第二十三章中国佛教的宇宙结构论/617第二十四章中国佛教的现象论/645第二十五章中国佛教的本体论(上)/718第二十六章中国佛教的本体论(下)/772第五编实践论小引/846第二十七章中国佛教的伦理观/855第二十八章中国佛教的禅修论(上)/898第二十九章中国佛教的禅修论(下)/949第三十章中国佛教的直觉论/1031第三十一章中国佛教的语言观/1073第三十二章中国佛教的真理观/1145结语/1203征引与参考书目/1225主要人名索引/1247后记/1266重印附言/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