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北碑书

作者上海书画出版社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2-06-01

特色:
《赵之谦北碑书》一书是中国墨迹经典丛书之一,本丛书内容都是以我国历代*有影响的书法家代表作品为对象,其书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显著地位,至今具有典范和示范意义。本书以增强学习者临摹碑帖的兴趣为目的,引导学习者很快跨入实用的门槛,学用结合,值得广大临摹学习爱好者参考、学习及使用。  本书主要记录了赵之谦之书集,此种习字格式,及各种习字格式之长,又避开各习字格式之不足,按照实用要求选自集成文句和楹联,提高了学习者临摹碑帖的兴趣,能使学习者很快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和书写方法,是当前具有实用价值的习字方式。他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对后世书法影响极大。赵之谦书具有庄严雄伟的气派,他用笔横轻竖重,笔力雄强而有厚度;在结构上方正茂密,方中呈圆。竖笔向中略呈弧度,刚中有柔,富有弹性感,兼以笔画重,力足中锋,更增加他那气势宏大、圆润浑厚的美感。本书提高了学习者临摹碑帖的兴趣,能使学习者很快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和书写方法,是当前具有实用价值的习字方式。值得广大学习者学习借鉴。本书提高了学习者临摹碑帖的兴趣,引导学习者很快跨入实用的门槛,以学用结合的方法,是学习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赵之谦(一八二九—一八八四),初字撝甫,号冷君,后改字号悲盦,另号无闷、憨寮浙江会稽人。他生于道光九年,卒于光绪十年,终年五十六岁。赵之谦出生于绍兴商贾之家,祖上饶有田产,在其十五岁时,因其兄与人打官司而败诉,以致倾家荡产。赵天资敏悦,自幼好学,稍后便于对金石书画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师事同乡沈复粲,二十岁后他投靠在浙江按察使缪梓门下为幕客,自此稍为宽裕,并经常外出游览名山大川,偶尔亦鬻书画以为自给,咸丰九年(二八五九)中举人正逢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翌年攻下杭州,其妻于避乱中身亡,赵不胜悲切,遂改号盦。同治元年(一八六二),他赴京会试时失卷落第,在京四年期间沈树镛、胡澍、魏锡曾讨论金石之学,并完稿《补寰字访碑录》五卷、《六朝字记》,还编成《二金蝶堂双钩汉刻》十种。同治五年又游历台州、黄岩诸地,后曾屡次参加会考,均未考中,五十岁时因捐官而任江西鄱阳县知县,后又历任奉新县、南城县知县,在此期间他又完成了《仰视千七百二十九鹤丛书》,光绪十年,中法战争爆发,赵于南城县修补城墙的备战工程中因劳累过度,死于任上。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