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把沈阳市附近的柳条湖一段铁路炸毁,以此制造事端,向中国东北军驻地沈阳北大营发动进攻。接着,在短短几天内即侵占了辽宁、吉林省的20多座城市。随后又在几个月内,相继侵占黑龙江省及吉林辽宁的其他地区。东北三省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迅速变成了日本的殖民地,3000万东北I司胞沦为亡国奴。 日本侵略中国蓄谋已久。早在19世纪中期,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迅速走上军国主义道路。90年代初,日本军国主义者制定了先占=朝鲜、台湾,再占满洲,*后征服全中国和称霸亚洲的所谓“大陆政策”。1895年,日本通过甲午战争实现它的**步侵略计划后,就把侵略魔爪逐渐伸入中国东北。20世纪初,它又通过日俄战争,把东北的南部地区强行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攫得了设置殖民机构和常驻军队的权利,对东北进行政治、军事控制和经济掠夺。到九一八事变前,日本在中国东北已建立了事实上的殖民统治。它在东北的投资占全东北工业资本的27%,职工人数的59%;东北铁路直接占有和拥有控制权的52%(除中东路外),对外贸易额的40%。它的银行在东北发行的纸币比东三省官银号的发行额还多。 但是,日本帝国主义并不以此为满足,而要把全东北都变成它独占的殖民地。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日本统治阶级加快了对东北侵略的步伐,以转嫁经济危机的影响,缓和本国尖锐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从1931年春开始,日军在东北先后制造“万宝山事件”和“中村事件”等多起事端。日本军方也制定了侵占东北的作战计划,其武装侵略东北的意图已昭然若揭。但国民党当局这时由于内部军阀的派系混战,和忙于调集军队“围剿”红军,坚持不抵抗政策。8月P216日,蒋介石在致张学良的电报中称: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南京政府又电告东北军:日军此举不过寻常寻衅性质,为免除事件扩大起见,绝对抱不抵抗主义。 民族是一定地域的人们在千百年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一个具有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的比较稳定的共同体。当这种共同体受到另外一个民族侵略时,就会进发出一种强烈的反抗意识。 日本在东北的暴行激起了中华民族的强烈愤怒,全国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的高潮,民族矛盾开始逐步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工农商学兵各界团体纷纷发表通电,要求国民党政府出兵抗日。9月20日,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