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世清音

作者吴钊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5-01

特色:
近日,中国著名古琴家兼音乐史学家、中国琴会会长、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吴钊先生给故乡苏州带来了一部他自己撰写的著作,作为献给第28届世界遗产大会的礼物。此书由古吴轩出版社出版。据了解,该著作汇集了琴器琴谱理论和琴人琴事琴话,并且**次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古琴。   去年年底,继昆曲之后,中国的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古琴因此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古琴原名“琴”或“七弦琴”,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她也是中国古代地位*崇高的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位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诗经》中有就“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等等的记载。

古琴琴曲难懂,早在先秦就已有“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现实,直至今日,古琴的“知音”也异常难觅。而随着古琴“申遗”的成功,知道古琴并且学习古琴的人逐渐多了起来。据了解,苏州目前大概有40人在学习古琴,这个数字与学钢琴和其他民乐的人数比起来可谓相距甚远,却难能可贵。吴钊介绍,学古琴需要相当的文化修养,古琴自古就是精英文化,而不是大众文化。  他同时申明,古琴也是必须保护和传承的文化遗产。古琴的“推广”带来了令他痛心的事情,吴钊介绍,很多音乐学院的学生把古琴拿来与别的乐器合奏或与与乐团配合。他说,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已经不自觉的把西洋乐器的音高啊之类的审美标准拿过来改造古琴了,改通俗了,其实就不是古琴了。他举了个例子,古琴的审美很讲究虚实对比,虚音只有一个人静静地弹、静静地听才有体会,在舞台上根本就听不出虚音来。 “古琴不仅是一种乐器,更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吴钊说。作为中国的第二个非物质人类文化遗产,他希望古琴能够被一代一代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