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语法学史

作者龚千炎主编:顾士熙/等
出版社
出版时间1997-10-01

特色:

片断:那么,究竟什么是“章”“句”“读”呢?梁朝刘勰的《文心雕龙·章句篇》说:“夫设情有宅,置言有位,宅情曰章,位言曰句。故章者,明也;句者,局也。局言者联字以分疆,明情者总义以包体:区畛相异,而衢路交通矣。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这里把章和句互相对待并纳入字—句—章—篇的生成系列中加以论述。原来“章”由句子构成,是一篇文章的一个语段,它的作用是说明一件事情或一个道理;“句”则由字构成,它的作用在于“联字以分疆”,表示一句话的局止。又,唐朝天台沙门湛然的《法华文句记》说:“凡经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之以便诵咏,谓之‘读’。”(卷一)所谓“语绝”指“辞意俱绝”,也就是意思完整的一个句子;所谓“语未绝”指“其辞于此中断而意不绝”,也就是各类词组和分句,是句中需要停顿即“点之”的地方。从这段话看来,句读与标点紧密相关。宋人毛晃就指出:“今秘书校书式,凡句绝则点于字之旁,读分则微点于字之中间。”(《增韵》)“读”音dòu,也有叫做“投、断、逗”的。章句之学和句读之学兴起于我国古代不是偶然的,除了为读经、说经服务外,还跟汉语的特点紧密相关。大家知道,汉语缺少形态变化,比较注重隐含和意念,因此对语言环境和上下文依赖较大。这说明,要想正确了解句义和语意,便必须从篇章语段中去分析体味。语段分析对汉语语法研究非常重要,可惜后来受了西方语法的影响,语法分析往往只到句子为止。一直到*近,才有人重新把语段纳入语法的系统加以研究。至于句读的学说,我们认为更适合于汉语,更能体现汉语的特点,因而对汉语语法研究也更为重要。大家知道,汉语不像印欧语言那样注重一个个孤立的句子,而是注重句与句之间的相通,讲究语意、语气的通畅。汉语尤其是口语特多流水句,句与句之间似断若连,所以究竟是断“句”(圈号)还是分“读”(点号)就具有灵活性,汉语古书的标点问题之所以突出也是由此而来。从汉语自身的情况看,本来是可以在句读的基础上建立汉语的句法系统的,这方面古人已经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初的时候,句读圈点确实只是为诵读经书服务,可是后来慢慢地变成了一种专门的学问,对“句”“读”这两种语言单位本身也进行研究了。例如,元人程端礼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就有详细的论述。关于句,该书提出“举其纲,文意断”的看法,并分别举例说明:举其纲为句,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文意断为句,如:“此对小子之学言之也。”(卷二,22页)关于读,该书提出以下看法并举例加以说明:“者”“也”相应为读,如:“大学者,大人之学也。”文意未断为读,如:“言既自明其明德,又当推以及人,使之亦有以去其旧染之汗也。”覆举上文为读,如:“曰,然则此篇所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者,亦可得而闻其说之详乎?”上反言而下正为读,如:“不亲其亲,不长其长,则所厚者薄而无以及人之亲长。”上有呼下字为读,如:“《中庸》何为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下有承上字为读,如:“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