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韦斯顿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5-07-01 |
特色:
建筑艺术是通过“建筑物的材料艺术”得以实现的——正如德语中的“Baukunst”(建筑)一词所描述的那样——但是却往往被认为是一种设计或构思的抽象艺术,建筑师从“高级木匠”或泥瓦匠转变成独立的设计者,这一演变轨迹明显将“想”(脑力劳动)与“做”(体力劳动)逐渐分离开来,间或出现一些逆转潮流的偶然尝试——诸如19世纪的工艺美术运动。 在被空间和形式的讨论主导的一个世纪过去之后,人们重新又燃起了对建筑的结构和材料的兴趣,当我们进入新世纪以业,数字化媒体的运用更促进了建筑设计的抽象化趋势,但这反过来又似乎带有补偿性地激发了对建筑材料品质的重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曾经拓展了建筑可能性的信息技术又直接控制了建筑工地和工厂车间,便得“想”与“做”能够并肩发展。 本书以一篇简短的导言作为开场白,之后的3章则从理论的角度阐述了该领域的历史发展,即建筑材料,材料与形式,以及材料的自然属性,接下来的7章 则以较短的篇幅探讨了材料的地域性,时间性,使用,节点,表皮,意义,以及物质性与半透明性等主题,*后则详述了当今的建筑材料及其发展前景。 本书行文生动有趣,通俗易懂,试图引导建筑系的学生,建筑师以及广大读者关注这一建筑领域时常被忽略的问题,本书通过历史性的寻根溯源将材料的技术意义与其文化内涵联系起来,对将材料仅看作是一种“技术层面”问题的认识倾向进行了批驳。书中配有大量精美的插图、例证和引语,是一本 具启迪性的基础性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