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玫瑰

作者北岛
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5-08-01

特色:
这是一本怎样的书,我们应该怎样去读它。在这个“活得匆忙,来不及感受”(普希金)的时代,我们已很少沉入回忆了,但正是2005年春天(这一年不是无关紧要的,虽然黄仁宇曾说万历十五年是无关紧要的一年),北岛这本书打开了我回忆的闸门。对了!我真想说的是,这是一本可以焕发我们的书!它将焕发我们走进个人的回忆,那也正是对一个时代的回忆——70年代或80年代。我们曾经传奇般地翻译、写作和生活。虽然有些人已经死去了,如赵一凡、顾城、海子、骆一禾……但正如北岛在本书中所说:“艺术家将死去,但他所经历的生活的幸福是永恒的。”(引自书中帕斯捷尔纳克一文)的确,在北岛的回忆中,70年代、80年代是永恒的。正是北岛这本书把我带回到那早已死去的岁月之中并让那死去的得以复活,得以重新闪耀出光芒,我那过去的生活与写作仿佛让我跟随这本书再次经历。一切都在目前,真的可以触摸。它让我沉入回忆,回忆与诗歌初逢的岁月,回忆与优秀译诗相遇的瞬间。  也正是北岛这本书完成了一个使命。它引导了我们回忆,对一个时代独特语境的回忆;同时他也告诉了我们,一种西方诗歌的现代性是怎样通过译文在中国发生的;但*重要的是我们明了,中国的现代性写作是在与这些西方诗人的对话中进行的,我们彼此如此紧密,竟然一点也不陌生,当然丝毫也无所谓的差异性。  让我们打开本书**页,与作者一同进入回忆,进入一个时代的翻译与写作吧!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外来文学狂风暴雨般的涌入、本土文学聚变似的复苏再加上人们精神的极度匮乏,成就了一批文人,一批读者慢慢变成了作者,一批外来作者也在我们心中被树立起来,有一些外国诗人对我国新诗的影响是深刻的。 20世纪可谓是人类诗歌史上*灿烂的黄金时代。其间,诗歌作为一种极高的文学样式,它冲破了国家种族和语言的边界,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国际视野和与之相应的国际影响。正是再次意义上,才有所谓的国际诗歌。 本书从20世纪始,作者北岛用“诗歌传记”的表现手法,向我们娓娓道来20世纪*为辉煌的诗歌时代,——“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其中包括洛尔加、漫德尔施塔姆、里尔克、特拉克尔、策兰、帕斯捷尔纳克、特朗斯特罗默、艾基、狄兰·托马斯。然而,这些诗人又是北岛*喜欢和热爱的。用平等、理性的眼光,雕琢20世纪的“黄金时代”。一种完全出自个人思想,又完全超越个人思想范畴,面对诗歌与历史的理性思想。 在手法上,作者把诗、诗歌和时代有力地融合在一起,同时也谈到人的文论创作,在整个过程中,北岛再现了诗人的生平、时。“我采用的是一种复杂的文体,很难归类,依我看,这和现代诗歌的复杂性,和个人代和作品,也分析了外诗中译面对的困局和荒诞,迫使读者直视文化穿越的可能和不可能与时代、经验与形式、苦难与想象间的复杂性有关。”

推荐

车牌查询
桂ICP备20004708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