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大自然赋予我生命,我爱大自然如生命。大自然原本就是文学的母题之一,在儿童文学中更占有重要的地位。翻开中外古今文学史,你都会发现很多描写大自然的名家、名篇,甚至出现“田园诗”流派。其中俄罗斯20世纪三十年代兴起的大自然文学,曾有过相当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与自然的矛盾不断升级,迫使人类开始重新认识与大自然的关系。人类终于发现所居住的大地,只不是过个小小的星球,是惟一家园、惟一的保护区;继之才非常不情愿地承认:万物之灵的人只是大自然万物中的一员。简而言之,是人类属于大自然。我们必须迅速从“大自然属于人类”的传统误区中走出!这一发现,可称为人类认识史上*重要的发现之一,因而,大自然文学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成了关照人类本身生存、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荣共存的文学——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大自然文学。大自然文学在全世界得到了新的发展和繁荣。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美国文学中成了重要流派的大自然文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我之迷恋于大自然,起始于孩提时代,故乡巢湖的美丽多彩给予了我*初的启蒙、熏陶。但*为重要的是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一批从事动物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将我领出了“大自然属于人类”的误区;于是我寻找一切机会,参加艰难的野外考察,或独自在山野跋涉,探索野生生物世界的奥妙。写作,却是数年之后的1978年。这就是后来的长篇小说《云海探奇》、《呦呦鹿鸣》、《千鸟谷追踪》、《大熊猫传奇》。世界各国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文学,以及数年来的创作过程中的感受,使我原来的愿望逐渐鲜明和强烈: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大自然文学,将中国的大自然、丰富多彩的野生生物世界谱写成壮美的诗篇、回荡在天宇的乐章。朝这个目标努力的基础是,必须用自己的双脚去认识大自然,亲身体验中国大自然的特殊风韵和底蕴。于是,我把考察大自然看作**重要,然后才是把考察、探险的所得写成大自然探险纪实。希冀充分以真实性的魁力,给读者一个真实的奇妙的自然世界。这比结构一个充满惊险离奇的故事困难得多;因为在大自然中探索,并非每天都会发生充满刺激的事件,或有新鲜稀奇的发现,更多的是只有自己才知道的长途跋涉的艰辛、危险中的颤栗、难耐的孤寂。我给自己出了难题。我喜欢创作上的难题,它往往能调动生命的全部力量去迎接挑战,去探索;无论是成功或失败,生命都更加充满活力、闪耀光华。1981年,我离开了黄山的生活基地,走向四川、云南、福建、贵州、新疆、青海、西藏、海南、广西……大漠戈壁、雪山冰川、江河湖海……去探索祖国大自然的神秘,将我在考察和探险中的亲身感受、奇闻、奇遇,结构成一篇篇真实的故事。努力展现隐藏在森林或大漠深处的野生生物世界。正是这种迈开双脚——量天尺——丈量大地时,我逐渐领悟到生态平衡的意义:首先是“人”的本身的生态平衡,这主要是指一个人自身的心理和生理的平衡,精神和物质的统一;再是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高境界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共存——“天人合一”。因而我对自然的观察,就具有了另一种视角和另一种含义——实际上是和大自然相处,融入自然,相互对话和交流……于是探索的过程——通往沙漠深处的红柳、滂沱大雨中扑入胸膛中小鸟、青藏高原的花甸、天鹅湖畔的麝鼠城堡、南海红树中的蛇鳗。从雨林中伸出的野象长鼻,进入箱式峡谷寻找黑叶猴王国……往往比结果更有意义。发现过程的艰辛,自有一种蕴藏在平常中的特殊魅力。这些大自然探险中的故事,已呈现在读者面前。出版社希望写篇前言,我也就将写这些作品的初衷和想法,告诉读者朋友,作为相互交流。至于成功失败与否,自有读者评判。感谢出版社在校样出来后,请了很多少年朋友先行审读,将读者*感兴趣、*为关心的问题,一一列在前面,作为导读。这其实也是作者与读者、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新颖有趣,因为其中有些问题非常出于我的意外!200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