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主编:朱杰人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5-07-04 |
特色:
编辑说明:p;我们即将告别20世纪,而共和国的生命已有50年的历程。当她以成熟稳健的姿态迎接下一世纪的机遇和挑战时,以诗歌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对其孕育期的回顾无疑更加富有意义。因此,本社适时编辑出版了这部《用生命告诉明天——为新中国牺牲的烈士诗歌选》读本,作为对共和国诞生50周年的*隆重的献礼。该读本对革命烈士诗作的编选原则考虑到了革命性、艺术性、历史性和当代性的统一。它们不仅仅是历史事实和革命理念的体现,也同时体现了艺术情怀和当代意识。其中,诗作、图片以及说明性文字的采集得到了学校图书馆、龙华烈士纪念馆、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等部门的鼎力支持,这一方面保证了更多的符合上述标准的诗作入选,另一方面也确保了资料的历史真实性。在处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强调了诗歌的写作年代与中国革命史发展历程的内在一致,从而确定了本书以主题内容和写作年代为基准的诗歌编排方式。这种一改过去以烈士牺牲年代为序的编排体例,其优点是使中国革命史的发展进程以及不同阶段的特点得到更为明确的呈现,从而产生读诗亦是读史的效果。对于年代失考的少数诗歌,我们则根据上述原则技术性地安置到相应的阶段中。*后,我们相信重温这些充满理想、激情和生命意志的烈士诗作,使读者尤其是生活在今天的青少年朋友,无论是加深对共和国的热爱还是个体的阅读感受都益莫大焉。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8.30
片断:少年行——北上过洞庭有感蔡和森(1895—1931),湖南湘乡人。1918年,他同毛泽东等创立“新民学会”,并在湖南青年中倡导和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他为了解情况而赴京,再过洞庭,时风雨大作,有感而作《少年行》。原稿已散佚,该诗乃据他人回忆录出。蔡和森1919年赴法,攻读马列主义,积极参加实际斗争。并因此于1921年冬被法国政府驱遣回国。192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党中央机关报——《向导》周报的主编,中央政治局委员、党中央宣传部长、中国共产党驻共产国际代表。1931年任中央代表赴香港指导广东党的工作,为英帝国主义所逮捕,引渡到广州。1931年冬,在广州英勇殉难,时年36岁。大陆龙蛇起,乾坤—少年。乡国骚扰尽,风雨送征船。世乱吾自治,为学志转坚。从师万里外,访友人文渊。匡复有吾在,与人撑巨艰。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虽无鲁阳戈,①庶几挽狂澜。凭舟衡国变,意志鼓黎元。潭州蔚人望,洞庭证源泉。孙炳文行路难①孙炳文(1885—1927),字浚明,四川南溪人。他在北京大学读书期间,因批评校方尸位素餐而被开除。辛亥革命后,严复出任北大校长,对他大加赞赏,并恢复其学籍。1911年加入同盟会。任北京《民国日报》总编辑、《民报》主笔。他的长诗《行路难》作于护法战争失败以后,反映了他矛盾的心情和报国的志向。为了探寻真理,1922年10月,他与朱德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冬回国后曾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和总教官。北伐开始后,先后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秘书长、总政治部后方留守主任。1927年4月16日,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20日被害于龙华。吁嗟乎,吾欲登昆仑而望远海兮,岂有贼能阻!吾欲倚长剑天外兮,孰不我许!行路难兮,满地穿墉之雀,宿讼之鼠。②吾不难不顾而去兮,云帔轩举。③哀无辜之民兮,无宁处。行路难兮,大好河山,四亿同仇,吾难舍汝。日暮伤行路,行行欲何之。君看鹏飞六月息天池。④悲乎哉!息天池易易,恐归来事不可知。⑤戢羽仪,非以道修阻而淹迟,心繄费思⑥天阶⑦月冷,明月出东方,涕彷徨。君看孤雁,已过横塘。我何为独此室处,与蜉蝣抢攘。⑧叱云将,控飘风,俟我与堂。⑨晞发望洋,息匡床,吞吐大荒。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