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
“马季下蛋”的噱头 在一次晚会上,著名相声演员马季和他的弟子们合演了一个相声小品:有几个不认识马季的人,向马季传播一个“*新”消息——马季下了一个蛋。**个人说马季下了一个鸡蛋,第二个人说马季下了一个鸭蛋,第三个人说马季下了一个鹅蛋。不论马季怎样否认,说者仍坚持确有其事。为了使听者相信,说者还以亲眼目睹作为证明。 这种荒唐的传谣,加上演员的精彩表演,令观众大笑不止。 笑过之后,人们不禁会想,生活里有这样可笑的事情吗? 有,而且很普遍。 在小区里为此发生的矛盾很多。在某小区有一个Z二婶,60多岁,是个退休工人。老伴去世,儿女单过。她住2层一个两居室。他养了2条小狗,遛狗成了她的必修功课。她看到W二哥常和一个漂亮女孩出来进去,就断定那一定是“小蜜”。于是她作为一条爆炸性新闻传播开了。很快,就传到了W二哥的妻子耳里,本来一个和睦的家庭,顿时硝烟大起;她看到S大爷咧着嘴从家里出来,她怀疑S大爷一定是和儿子、儿媳吵了嘴,于是添油加醋地说起来,S大爷为此生了一场大病。 传言者为了显示自己消息灵通,又有可靠性,往往说得有鼻子有眼,即使你不完全相信,也没有可以否定的根据。而且传言者常常神秘兮兮地嘱咐听者,我只对你一个人说。可不用1—2天,那传言便人人皆知了。 这种不负责任的传言,并非始自今日。孔夫子就说过“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道听而途说”的行为,是道德所不允许的。可见早在春秋的时候,传谣便被认为是不道德的了。早在1937年,毛泽东就把“当面不说,背后乱说”列为自由主义的第二种表现,坚决反对不负责任的背后乱说。 尽管大多数人认为道听途说是一种很坏的现象,应该受到正直人们的斥责,但现实生活中不但没有绝迹,而且还有发展趋势。它的深层原因是值得探求的。传言的制造者往往把制造谣言,作为一种武器,来对付和自己有芥蒂的人。他们用有色眼镜观察问题,不惜把蚂蚁说成大象,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传言的人,出于好奇心,在嘻嘻哈哈之中做了传言者的传声筒,被人利用了还不自知。 传言者有一个不良的心态——说的是与己无关的人,没有自己的利害,当笑话一样地对待,也助长了它的传播。 不论是热衷于制造传言,还是热衷于传言,都是极不道德的行为。 不负责任的传言,影响团结,伤害好人,是一种庸俗作风,也是一种腐蚀剂。要使不负责任的传言减少,就要增强道德观念,从我做起。俗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