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窦应泰 |
出版社 | |
出版时间 | 2005-08-01 |
特色:
孩童起学唱京剧,*爱“空城计”;少年时背负汉奸骂名,既惑且累。二十风华承父业,无心从商,东洋求学却做“打工仔”。学成归来发妻芳容当然病魔夺英年,悲中暗誓重振家族产业终如愿。沉浮商海无心恋官场,收获新爱情相守终身。晚来名节高耀,“汪辜会谈”力推两岸和平享“民间大使”美誉。传奇一生垂而不朽。 长久以来,台海风云变幻,风云人物层出不穷。1993年起,一个好听的名字走进大陆公众的视线,一个陌生的人物形象频频出现在大陆的电视、报纸上。那个名字和那个人就是辜振甫。 因为“汪辜会谈”,使海峡两岸关系出现曙光;因为“汪辜会谈”的历史意义,使辜振甫成为大陆媒体和大众关注的焦点。从1993年狮城新加坡见证“汪辜会谈”,到2005年初辜振甫先生辞世,12年间,辜振甫在大陆人眼里的印象就是改善海峡两岸关系的"民间大使"和"政治人物"。至于辜振甫及其家族的背景和他传奇的人生,可谓鲜为人知。 登录“无所不知”的互联网查询,关于“辜振甫”的条目上万,内容却是重重复复,来来回回就那么些文字,体现了互联网层层叠叠的泡沫。你能知道的辜振甫就是片言只字。有人到书店里寻觅,失望而归:找不到辜振甫完整的人生记录。他们不知道,大陆还没批准出版过任何辜振甫的传记。 好在,大陆的传记作家有心,早早着手辜振甫的研究和写作。当辜振甫谢世时,马上脱稿,橄榄枝抛向了孔夫子的故乡。接过橄榄枝的山东友谊出版社,把书稿定名为《辜振甫商海浮沉录》,并快速上报有关部门,经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审稿并请作者和出版社反复修改后,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出版。7月下旬,这本被称为大陆**本辜振甫传记的书终于出世,在全国各地书店与广大读者见面。 辜振甫名扬台湾是因了他在商海的闯荡和成功,被称为"红顶商人"。而他在商界的传奇故事却不为大陆公众所知。如此,山东友谊出版社把书名定位在"辜振甫商海浮沉"是明智的,满足了读者阅读的心理需求。 辜振甫的家庭背景显然不是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父亲有"汉奸"骂名,又是商贾巨头,给少儿时代的辜振甫背负着沉重的心理枷锁。他在复杂的"恨父怨父爱父"中,继承辜家大部分产业,并东渡扶桑求学,期间,隐藏富豪子弟身份,做一个普通的打工仔,对他成就日后辉煌的事业起了锻炼和铺垫的作用。他在母亲支持下,完成了"走出父亲阴影"的人生转变。重返台湾后,致力于重振辜家产业,团结和使用身边的优秀人才,*终把辜氏集团的事业做到极致:规模和财力居台岛企业前5名。 仪表堂堂、身材高大的辜振甫,在搏击商界春风得意时,同样早早收获甜蜜的爱情。严家女子芳心为辜"俘获",两情恩爱相扶,共步漫漫人生路,白头偕老,堪称楷模。《辜振甫商海浮沉录》,向读者细腻描绘了辜振甫的爱情故事。因为爱的芬芳,使辜振甫纵横商场,如鱼得水,功成名遂。 同样,骨子里不愿做官的辜振甫,还是官场中人,他的得意和失意都在官场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转眼间,辜振甫先生离世已有半载。有人说,辜先生在九泉下也是面带笑容的。因为这位一生痴迷京剧的商界名流,生前把自己的人生演绎得完美非常:商场、情场、官场,场场如意,场场精彩。而如此幸福者,少之又少。 翻开《辜振甫商海浮沉录》,仅目录的章节就已扣人心弦: 少年时的噩梦;早熟的商家子弟;二十岁,七家产业;台湾来的"打工仔";要学业,还是要产业;高才生缘何屈尊人下;"走麦城";逃亡前夜;香江艳遇;囹圄之灾;情定雾峰山;"写得家书空满纸,流清泪";改弦更张;"经商不可没靠山";日内瓦湖畔得初次亮相;接力棒交给谁;薪火相传;蒋氏父子倚重的"红顶商人";七十寿辰展望"和信";显赫总有淡出时;"民间大使";孤寂的背影。……等等。 《辜振甫商海浮沉录》一书,还配有数十幅辜振甫生前各个时期的照片,其人风采尽在眼帘。这本书的出版,既是对辜振甫先生去世的怀念,也是给已经进入或即将投身商海的人们提供一份可资借鉴的精神食粮。